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时代,随着媒介技术和平台的发展,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影视剧经由粉丝用户的二次乃至多次创作,产生了许多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成为粉丝们特别是年轻人热衷的“电子榨菜”。本文借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与道金斯等人的“米姆”文化理论对此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当代粉丝用户是如何盗用电视剧的文本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传播和享用这种“电子榨菜”的,同时也进一步探究这些文化实践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态与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2.
抖音凭借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当代年轻人自我表达、交流喜好与知识传播的文化平台。近年来,平台上借助短视频探索传播各类传统文化的视频种类繁多,在这之中,兼具审美性、文化性与历史性的中国古典舞短视频备受大众喜爱,得到广泛传播,抖音也被开辟为当下中国舞发展传播的新渠道之一,其内容的生成多依托于模仿复制的形式,与模因论存在诸多相似点。结合以上逻辑,本文将以模因传播为核心问题,围绕抖音平台上的古典舞类短视频展开媒介文本解读,从模因传播的视角,对其在“模因”中的“模因生成”“模因”传播路径以及“反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短视频赋能传统舞蹈文化传播的普适性路径,以期其成为“视频社会化”时代文化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3.
短视频是一种极具多媒介特色的视听产品,为少数民族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提供交流空间。“苗家阿美”账号具有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将其作为个案,从建构符号化场景、文化交融、情感展演等方面研究苗族文化在短视频中的传播路径。根据其传播内容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视频内容呈现的不足,以此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短视频中传播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融合提出建议,如加深场景的符号化、增强内容的文化传播价值以及推动文化融合增强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短视频在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娱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在短视频领域中,抖音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稳居短视频领域第一。与此同时,在国家倡导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建立清朗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抖音"平台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特点、影响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抖音+传统文化"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亚文化的形成和主体心理、社会背景与传播语境改变密切相关.短视频热和主流文化、主体文化心理及商业因素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本文在审视短视频的亚文化属性的基础上,从短视频用户的主体层面切入,分析了网络短视频的亚文化属性和其形成商业逻辑的经济因素,并重点从短视频消费传播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网民的社会文化心理,探讨了引导青年用户正确消费短视频,规避亚文化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陆窈  羊晚成 《东南传播》2021,(2):130-135
为提高共青团短视频号的传播力,本文以六个典型省级共青团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表现形式、内容呈现、标题文本和地方特色四方面,探究热门共青团短视频的特征及传播力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省级共青团短视频传播力与视频时长、表现形式、视频内容、标题文本、地方特色、情感等方面均存在相关性,与标题形式无明显正相关。省级共青团短视频党媒定位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创新多样,但存在"青春"属性模糊、地方特色缺乏、受众互动欠缺等问题。本文提炼了优秀共青团短视频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凤洁 《视听》2022,(3):131-134
匠心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除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形式之外,短视频成为重要发力点.匠心文化短视频的内容构建要素影响着传播效果,内容主题中对匠心精神的表达是关键,而视频时长、媒介组合、商品互动的配合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匠心文化短视频的传播中,应重视传统工艺文化内涵的传递,对内容进行故事化打造,并在此基础上积...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非遗传播的整体格局,形成了以短视频技术和商业优势为主导的新媒体场域。新场域对我国非遗的整体生态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不利于非遗发展的一些问题。在新的局面下,我们需要探索非遗短视频的转化创新路径,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从文化价值和意义的阐释提炼、短视频内容和形式创新、媒介事件的策划传播、政府职能的优化发挥,以及非遗短视频海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的优势,克服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非遗的整体保护水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化睿云 《编辑学刊》2023,(1):111-115
随着短视频市场的崛起和短视频用户激增,以短视频方式创作、分享、沟通成为了大众最常规的操作手法之一。背景音乐作为短视频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短视频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关短视频背景音乐传播机制探究也逐步深入。然而短视频背景音乐在传播和使用过程中侵权现象频发,加上音画匹配度低、音乐质量不佳以及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短视频背景音乐的传播与使用进行分析,为短视频传播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为修正音乐文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短视频平台用户交互行为的差异,对平台导向和用户选择有着重要价值。文章基于趣味区隔理论对不同短视频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维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以抖音、快手、b站3个平台“徐州八孩母亲”事件相关视频为例,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内容、接收者、反馈效果4个维度的差异性进行假设检验,结合主题模型挖掘标题文本与评论文本的主题倾向,并借助布尔迪厄趣味区隔理论对差异性进行阐释与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短视频平台的差异性源于用户间形成的趣味区隔,用户在短视频传播的交互中不断强化其价值观边界,同时平台逐渐形成趣味共同体;短视频平台用户交互行为差异反映出不同的阶层需求和价值观差异,而平台又通过自身调性构建来迎合和强化其特性。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社会文化传播途径有了新变化,各类新兴网络社交平台开始成为国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社群成为了多元文化竞争主战场,为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应借助信息化传媒工具改进文化宣传方法。此类网络新媒体传递信息主要形式是短视频,短视频拥有修改编辑快捷、对摄录工具要求不高、信息传递速度快等特性,利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能够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加快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速度,提高其对大众精神生活的影响力,通过国内短视频平台特有的创作风格重构传统文化的视听表现形式,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消费者吸引力,以此达成双赢局面。本文深入论证了利用短视频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通过观察社会现实指出了网络短视频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和缺陷,并指出了更好地使用短视频工具传播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曾昕 《新闻春秋》2020,(1):90-95
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格局随之重塑。亚文化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从边缘地带走向繁荣。作为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亚文化对当代文化图谱有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但由于其政治性的局限,在政治传播议题中的论述还相对有限。青少年因大量时间被娱乐消费覆盖,政治参与呈现下降趋势。米姆作为社交媒体中流行文化的重要景观,大量出现在政治议题中,对识别和理解青少年亚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少年通过亚文化语言和符号参与在线公共议题的案例出发,探讨青少年在政治议题建构中的话语参与与认同构建;并探讨这种泛娱乐的参与方式中,公共性如何体现。研究认为,内容娱乐化的同时,米姆的政治功能也在逐渐凸显;亚文化参与代表了青少年对政治议题的多样化诉求,促进青少年对社会政治议题的关注和参与,融合且推进了个体表达与公共话语呈现,是兼具文化价值和政治意义的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萌 《今传媒》2020,(4):48-49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融无疑成为新的传播突破点。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下,传统文化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属性优势,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力争实现多元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新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鲁  乔羽 《编辑之友》2023,(1):80-87
凭借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改造,知识类短视频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边界感,塑造出全新的知识领域与文化空间。通过挖掘和拓展人的主体需求,知识类短视频将知识与社交相互融合,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场景内,激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连接。在全新的内容生产空间中,出现了知识文本形态祛魅化、知识传播秩序去中心化、叙事语态可视化的转向。同时,知识类短视频主要关注社会个体、社会互动与社会文化维度三方面的价值内涵,具体表现为促进知识普及、智慧共享与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硕 《东南传播》2024,(2):19-21
政务短视频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参与政务提供了便捷且有效的途径,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治理价值。《决定性瞬间: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研究》一书在当下相当多党政机关缺乏政务短视频生产、传播经验与理论借鉴背景下,从使用与接受、传播与运营以及文化与治理三重维度系统分析了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完善政务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时代,文旅类短视频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当前,各地希望通过建设文创园,将其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文创园为基点制作文旅类短视频,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宣传优势,将文化以更生动具体的形式传播给大众,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推动城市形象的正向传播。以沈阳地区的文创园为例,根据短视频宣传的优势和传播现状,从内容生产、传播策略方面探讨文创园短视频助力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并从空间特点、历史底蕴等角度为文旅类短视频的内容设计、拍摄、宣传提供建议,为推进文创园宣传,展现城市人文历史,推动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权力的凸显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技术与创意交相辉映而生的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全球文化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技术-传播-文化的内在逻辑为起点,短视频的出现使视觉融合文化得以可能,而创意短视频表现出的时空、品牌和情感向度,构成了其参与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特征。基于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意短视频实现理性对话与共情传播,关键在于搭建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和营造“浸入式”的故事体验。  相似文献   

18.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杜积西  孙丹 《今传媒》2022,30(2):120-124
乡土记忆是一切关于乡村地域、生活、风俗习惯的记忆的总和,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于某一地域文化的记忆。媒介的出现为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提供了载体和平台,不同媒介对乡土记忆的重塑和书写,形成了多元的媒介记忆。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为乡土记忆的书写与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以"滇西小哥"b站短视频为例,探究媒介如何构建起一个地方的乡土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从对乡土记忆文本的书写,再到对乡土记忆影像的传播,媒介对于地方乡土记忆的建构便得以完成,而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媒介技术支撑下也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