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可贵的慎独     
近日,一位在电台主持新闻节目的老兄,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平静、质朴地给大家讲了这么一件事:前段时间,杭城发生了一起“车祸”,肇事者因不满小区保安的管理,竟驾车将保安撞死事发后,杭城各大媒体都发了报道,他也在主持  相似文献   

2.
一起责任明确的交通事故,却迟迟得不到处理,原因何在?有人曾戏言“车祸猛于虎”,但当一位无助的妇女为这件事奔走四年多才讨回个说法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还有比车祸更可怕的——  相似文献   

3.
静观大陆外传媒谈香港回归□甘惜分1997年7月1日凌晨零点,英国政府统治了156年的香港被恭恭敬敬送回中国母亲的怀抱。这件事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世界各国政要都睁大眼睛注视着香港,来自各国的8000多名记者云集于此,争先恐后报道这一搅动全球不得安宁的伟大...  相似文献   

4.
安静 《新闻知识》2005,(11):93-93
提起灾难,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与车祸、地震、海啸、空难、火灾、战争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近两年来,在媒体上极力报道的有这么几件:非典、伊战、大平煤矿事件、印度洋海啸。这几起灾难从发生到最终处理,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得知灾难事件的新动向。如果把有关这几起灾难的一系列报道放在一起来看,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怪现状”:  相似文献   

5.
何可一 《视听界》2009,(5):69-71
赴美学习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流行乐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媒体对其死亡的报道几乎可以用“狂欢”这个词来形容。分析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引发的报道之争,可以清晰看到当今新闻传播与媒体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邓海荣 《新闻界》2007,(1):135-135,119
2006年10月1日,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发生了一起30人死亡、20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令沉浸在节日祥和气氛中的重庆市民大为震惊,也给“黄金周”里频繁出行的人们心理蒙上了阴影。更未料想到的是,重庆本地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恶性交通事故时,由于没有很好地抓住车祸新闻的报道要素,致使车祸的相关重要信息流通不畅、传播不充分,竟然将这一车祸带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引起公众的纷纷质疑和无端臆测。于是生活中市民们街谈巷议,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网络上(如天涯社区),网民们飞短流长,各种议论和谣言此起彼伏。因此,如何报道车祸新闻?哪些是车祸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连发生一起殴打医生事件。市有关领导不同意大连日报报道,而其他传媒纷纷报道,大连日报十分被动。由此提出:1明12日,大连市发生了一件突发性事阵当日晚了时左右,一名男中学生被一群学生殴宁橄伤,来据息者当时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确定为脑震荡'脑外饭并予以治序晚9时左右,  相似文献   

8.
周立新 《新闻前哨》2003,(11):54-55
当前,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效性得到了提高,摄影记者的发稿量增多了,但“告之以事”的新闻照片也充斥了报纸版面。比如,在我们的报纸上,车祸、火灾的新闻照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一些大同小异的、简单死板的表现手法,只能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件,而它所反映的新闻事件的内在特征和意义显得单薄、无力。  相似文献   

9.
读某些记者写的新闻,有时觉得困难。按理说新闻是明白文,你既然报道某处发生一件事,至少是什么样一件事,应展示给读者看,否则,你干脆不要报道。  相似文献   

10.
香港传媒界近来又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香港亚洲电视为了争取观众,决定从1999年10月19日起,由当红艺人在黄金时段播报新闻。亚视这项决定甫一出台,即引起了该台新闻部门员工的强烈不满,据报道,部分员工于当天穿黑色服饰上班,以示新闻“已死”,亚视新闻及公共事务高级副总、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的等待,多少年来的心愿,终于盼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此时此刻,对于香港,对于香港朋友们的思念之情也更为热切。 去年8月,我率浙江小记者团赴香港采访。这件事引起香港新闻界的关注,许多报纸的记者跟踪小记者采访。在接触中,我感到香港新闻界朋友对工作十分投入。有一天,小记者们采访完浙江籍前辈邵逸夫,十多位香港记者就围着小记者们进行了采访,提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已经走过了60年,可圈可点之人之事之成就之经验,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说的是一件近事,想总结的是这件近事中包含的新闻规律。今年3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柳州市领导集体购买高档住宅》的记者调查,亦即批评报道。它不仅篇幅较  相似文献   

13.
“珠江通四海,经济第一台。”这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将近一年了。自从珠江经济台开播后,她就成了我每天不离的朋友。早晨,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拧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去完成每天早晨的“例行公事”。早晨的《一盅两件》,是我全家人都欢迎的节目,特别是我那八岁的孩子,更是不易放过。这孩子  相似文献   

14.
人们还记得十几前年的一起典型事件,一位工程师利用节假日帮助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获取一定报酬。这件事经新闻媒介报道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所谓典型事件报道,就是带有一定偶发性的、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新奇事物。典型事件报道一般具有偶发性,比如“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就是在改革之初偶然产生的事物。当然,典型事件的这种偶发性,和事故、灾害一类的突发性有所不同,前者有一个产生和发展过程,后者则完全是瞬间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的报纸上,社会新闻(突发新闻)占有重要席位,并且讲求“第一报道”、“独家新闻”,其发布速度也是令人惊叹的。在港访问期间,我们发现香港新闻界有一支特殊的记者队伍一突发记者。突发记者,顾名思义“突发”就是突然发生的新闻。按香港的新闻界定主要包括有关罪案及意外的新闻。例如谋杀、绑架、枪战、行劫、车祸、撞船、反走私等事件。那么,突发记者就是报道这些突发新闻。按大陆的界定叫做社会新闻。香港各报馆一般都设有突发记者组或突发记者部  相似文献   

16.
戴玉亮 《青年记者》2003,(5):15-15,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纽约时报》提出了一个观点,叫“从一般新闻报道向附加价值新闻报道转变”。意思是说,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对这件事本身的报道是一般性报道,但如果对这件事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报道,比如说加上背景分析、前瞻性分析、来自各方的反应、利用各种新闻体裁,从方方面面把某一事件报道得完全、  相似文献   

17.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18.
“陈宝莲遗照”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少媒体奔赴上海拍摄陈的寓所照片,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假扮陈的亲属,混进陈家拍摄遗物,引起了陈的家人与朋友的强烈不满。就在一波未平之际,又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以致酿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遗照风波”。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安全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我们迎来“汽车时代”,车祸也像鬼魅一样追随着我们.且不断升级。车在增加,车祸也在增加,媒体的车祸报道也几乎每天可见,但是,车祸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是我们媒体的报道不切实际,还是警示力不够?车祸报道的本意是让人接受教训,但以往的车祸报道,仍有不少仅停留在车祸的现场:一味地放大它的惨烈,惊呼它的不幸,却很少从技术和人的角度去详尽分析车祸的根源,切实地给出一些教训。真正的车祸的教训,并不在车祸现场,而在车祸发生之前。如,酒后驾车引发事故,我们应问,这场酒是怎么喝起来的.他为什么喝了洒还要开车,为什么没有人制止他。甚至还要大胆地坐上他的车?  相似文献   

20.
2月25日,中国青年报在一版刊登了《批评文章见报之后》的报道,文中所述本当令人欣喜,但读完之后却颇有些酸甜苦辣一时难以说清之感。《枇评文章见报之后》是针对这样一件事写的:今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在“青年观察家”栏目发表了记者许锦根《吃喝的教训》一文,讲曲阜市某些领导大宴香港乐善好施的实业家,旨在求得人家对曲阜市的捐赠,岂料对方一看曲阜市竟有如此豪华的宾馆和丰盛的美味佳肴,竞改变了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