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们,我们——80后 的盛宴》出版以来, “80后”的作品选集日见其多。但 何谓“80后”?这是一个很不确定 而显得宽泛模糊的概念。从文学 的角度来看,“80后”应当是出生 在1980年以后的文学青年的集合 体。但并非所有的出生于1980年 以后的文学青年都承认自己是 “80后”,何况一向被称作“80 后”的代表人物最近也纷纷倒 戈,要退出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如果说“80后”的出 现不是文学现象,而是文化现象, 那么“80后”纷纷拒绝“80后”这 个“肮脏的标签”,倒是发生在 “80后”内部的一个文学现象,如 同“80后”内部出现偶像派、实力 派之争一样同属文学现象。这两 个文学现象,是“80后”群体发育 到一定阶段后的重新整合,这也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 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 色。自此,轰轰烈烈地告别“80后”的活动进入公众视听,数十 位知名“80后”写手集体签名要告别“80后”这个群体。 针对“80后”写作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本刊 今年第一期采访过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组文章进行过讨 论,而这次的“告别”宣言究竟意味着“80后”的集体告别还是 又一次商业炒作?本刊再次走访白烨请他对此发表看法,并发 表眉睫的文章及“80后”作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80后"自话自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80后”图书策划 人):“80后”这个概念 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 不多的一个概念,足按出生年份划 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 科学的文学概念,但文学绝对不是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80后”的概 念一出现,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标 签,所以好多人以为“80后”是“肮 脏”的。商业炒作是媒体和出版社 的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没有“80 后”这个概念,他们还是一样会用 别的概念炒作。尽管“80后”自身 无所谓“肮脏”不“肮脏”,但商业 炒作和负面宣传已经给“80后”带 来不良声誉。 “80后”厌恶“80后”的某些 现象,或者厌恶“80后”这个概念, 这又是“80后”自身的问题。于是 我们在拒绝商业炒作的同时也是 在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但我们已 经无法面对媒体说我们不是“80  相似文献   

4.
赵强 《出版参考》2007,(4X):10-10
如今要想探究谁是第一个喊出“80后”词汇的人恐怕还有些枉然,这个词汇的始作佣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80后”如今成全了包装“80后”作家的某些出版社、某些书商、制造“80后”花边新闻、八卦新闻的某些报刊、网站。他们一是利用社会经验近乎稀少的“80后”作家的作品狠狠地赚了一把,二是利用“80后”的轻率和狂妄所产生的一些新闻,或多或少地霸占了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5.
"80后":徘徊在市场与文学、追捧与冷落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80后”写于开始陆续登场,短短几年时间。从文学界到出版界,“80后”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当然,就在这些少年写手的文字在同龄人中间广为传播的同时。对“80后”写作的批判也始终没有间断。 在大文化的语境中,“80后”现象究竟如何正确客观地看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期,梁晓声、白烨、曹文轩等作家、学者以及“80后”的“本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80后的这种自然态或本真态的青春写作.与70后的感性写作.在面对市场这一点上却有着很大不同,70后与市场是碰上。是邂逅.80后与市场,则是被开发、被俘获、被强行推上商品的展台。  相似文献   

7.
王婷  姜晶晶 《新闻世界》2012,(6):144-145
年轻的“80后”开始在网上铺天盖地的集体怀旧,究竟有哪些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本文对“80后一际旧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理清其怀旧的缘由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闪婚、闪离、试婚、网婚、不婚……80后的婚姻,在专家眼里成了“易碎品”。80后站在历史的关口,承受着毁誉参半的评说。他们将婚恋引向一个新的方向,也逃脱不了时代印记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9.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印象中,80后是这样演绎财富神话的,在近似于游戏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家又一家大型的网络公司,谈论着资本运作,开着豪华跑车,像工作狂一般生活。被冈绉誉为“IT界八大牛气80后CEO”的李想、姚剑军、茅侃侃、高燃等互联网新生代中,就有茅侃侃和高燃两人是湖南辩伢子,他仍凭借互联网经营目前已经拥有了上亿元的财产。  相似文献   

11.
文华图专在20世纪前半叶的后30年中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重镇,如今它走过了80年历程,薪火相接,世代相传,保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连绵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文华图专80周年纪念文集》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2.
时下,“80后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章将通过研究80后的集体怀旧,分析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中“80后怀旧”的呈现方式,解魅“80后怀旧”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文章认为,80后的怀旧,是该主体进行的对童年记忆重塑和再造的想象,是80后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而“80后怀旧”现象,在80后童年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是媒体与新技术驱动、怀旧主体与消费主义商业营销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80后”诞生于幸福时代 提及“80后”一代的写作才华,我们很少会问:20年前的少年为什么就写不出如此出色的文字?我们忘记了写作才华与时代质量的关系。近十几年在中国发生的语文观念与作文观念的巨大进步,使我得出一个  相似文献   

14.
张媛 《大观周刊》2012,(5):165-165,164
现在的大学课堂已很难见到80后.的身影,从大一开始班级里已经尽是90后,而9b后这个群体又是同80j后、7a后们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群体,从出生背景,到成长环境。一及所受到的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区别,9Q后呈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群体不同的特点.这让教育者们在实践教学中遇到很多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群体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针对他们的独特教育方法.以期对改进今后的教学方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张悦然:我害怕又被卷进商业的漩涡里 和郭敬明获一样,2001年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后成名,张悦然与郭并称为“80后”作家中的“金童玉女”。代表作品有《水仙已乘鲤鱼去》《十爱》等。今年7月初,她在博客上,公开对“郭敬明抄袭官司判输不道歉”一事提出质问和反省,被称为“80后”的首次公开“自省”。  相似文献   

16.
从2010年起,十余本展现80后童年记忆的H书陆续出版,它们迅速取代了《蚁族》、《裸婚》、《80后集体奔三》等揭示80后生存现状的图书,荣膺“最80后”的读本。  相似文献   

17.
"80后文学"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的文学写作。"80后文学"的先锋人物韩寒,凭借小说《三重门》一炮走红,吹响了80后文学的集结号。随后,郭敬明凭借《幻城》等小说,被誉为"80后"第一偶像,甚至赫然进入福布斯"中国文体名人排行榜;张悦然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评论家。1999年以来,主持遍选“年度中国文论选”和“年度中国文坛纪事”。 2006年2月,白烨在博客上发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称目前的“80后”还只是文艺爱好者,走上了市场但还没有走上文坛。韩寒在5月2日写文驳斥,从而引发鼓噪一时的“韩白之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媒体对80后大学生形象的建构,解读媒体所建立的80后迷思,并建议媒体对80后大学生进行报道时,可以依据一些准则检视自己是否带有偏见,避免损害80后,而读者在阅读时,也可以依循这样的批判意识思考性地解读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戴诚  张悦 《大观周刊》2006,(18):M0002-M0002,3
事物总是变得太快,市场经济催生下的社会事物尤其明显。在许多“70后”还处在为结婚、要不要孩子绞尽脑汁、拼命攒钱、赚钱的时候,年轻的“80后”在不知不觉中掀起了一场“抢婚”乃至“抢生”行动。相对于“70后”而言,“2+4”的婚姻模式是“80后”年轻人的范本,即2位独生子女共同赡养4位老人。按理说,负担重了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婚后与长辈的关系颇为微妙,传统意义上的“婆媳”、“翁婿”关系已经不能适用,更像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