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任何社会关系都不能不涉及法律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发表,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作者和作品中所反映的组织和人物的关系,作品的内容和对于政治、社会的影响的关系等.这些关系事实上常涉及法律问题,需要由法律来调整.我现在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报告文学是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它既要具有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真实,一个电视新闻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画面拍的再好,解说词写的再精彩,这个新闻作品都将失去价值。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新闻内容一定要真实。而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视听形象的真实感,如果表现手法得当,就会大大增加新闻的感染力,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几个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在一起谈天,大家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谈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涉及到报告文学是否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以及怎样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等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现在把讨论经过扼要整理如下,向同行和读者请教。报告文学也必须完全真实甲:近几年来,许多记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好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反映了现实斗争生活的各个侧面,刻划了许多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不少作品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战线刮起了一场报告文学的旋风。人们偏爱这一文体,是因为它既具有新闻的时效性、战斗性,又具有文学的生动性、可读性.在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今天,报告文学成为真实、全面、深刻反映生活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股报告文学热的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之作。然而,也有许多冠以“报告文学”之名的作品,读来感到枯燥无味,令人失望。因此,提高报告文学的品位和可读性,已成为摆在新闻界作者、编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岳芬 《新闻界》2004,(5):49-50
学界普遍认为90年代是报告文学的衰退期、是批判的退位和作家的自弃0:总体的评价应建立在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为准确定位90年代报告文学的品位,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时期三类代表性作品——史志性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和问题报告文学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6.
影响电视新闻真实感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怀艳 《视听界》2005,(4):i005-i006
新闻的真实有表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之分,但即使是两者都达到了,观众看起来也未必就有真实感。这是因为真实不等于真实感。真实感,简单一点说就是你做的新闻让新闻看起来是真实的。打个比方,“白菜”在你的新闻里看起来是不是“白菜”?有的记者能把“白菜”报道得像“萝卜”。电视是形声兼备的传播媒体,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的营造也有它的独特性。这主要取决于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和它的表现方式。首先,从画面上来看。1.细节电视用画面说话,真实感首先来自画面的真实和可信。画面的真实源于细节的真实“。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与真实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活动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明明是真实的,读来却让人感到虚假;有些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却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这说明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是真人真事的具有文学特点的作品,正由于它的真实性,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写出真实感人的报告文学作品,首要一条必须不辞辛苦地向所写的人和事进行深入采访。采访前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翻看很多资料,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人物来。 采访计划和提纲 采访计划包括所采访的目的、要求、对象、时间、步骤、顺序、内容等。与当事人先取得联系,也可以列出个日程表,告诉当事人,好让人家有所准备,不至于见面无从谈起而冷场。 采写提纲,是作者在接触采访对象时,拟提出或核实的问题。作者一接触到采访对象,常常会说“您提问题我回答吧…  相似文献   

9.
一今年三月间,在人民日报編輯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談会上,着重談了两个問题,一是报告文学如何最迅速地反映現实,反映当前的革命斗爭的间题,一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問題。在真实性的問題上,我认为报告文学应該完全真实。这里說的真实,是指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指艺术的真实。报告文学的內容要完全符合真人真事。当然,其中某些极其不重要的細节,是可以有变通的余地的。例如采訪某个人物时,当时说的原話沒有記得很周全——事实上有时候这些原話很难記得十分周全。可以由作者根据記忆所及来写。但这也不叫“合理想像”。除此而外,其他就要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写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既然宜布为真人真事,就更不能做假了。发表在报紙通訊版上的报告文学,应該是完全真实的,真人真事而且真名,事实不能虛构,描写不能浮夸。这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时期,韬奋与生活书店的影响十分广泛和深远。这是因为韬奋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不到20年中(1926年lO月至1944年7月),以40部著译、1000余万字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并编辑出版了《生活》、《大众生活》等报刊,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园地,给读者特别是青年以启迪和力量,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集编辑、记者、出版家于一身,以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为我国现代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它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边缘性文体,是新闻与文学聪明漂亮的“混血儿”。它的新闻性就要以真见长,以真服人,以真取胜。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已经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一种信誉和默契,只要一看标有“报告文学”字样的作品,就相信它反映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是经得住事实的核对和检验。如果在真实材料中塞进虚假的东西,那么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把假的东西塞进真的里  相似文献   

13.
邹震 《新闻爱好者》2010,(9):140-140
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人物传记等当代体现纪实手法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说明人们厌恶虚假,渴望真实,喜欢自然天成,摒弃人工做作,这就为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论是记者写的,还是文学家写的,都必须绝对地遵守完全真实的原则,不容许有一点儿虚构,不能搞任何“合理想象”。目前失实的报告文学在报纸上时有出现,读者很有意见,以至怀疑报纸的宣传的可靠性。这就影响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损害了党报的声誉,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这种背离真实性原则的不正之风,应该下决心刹往,不可等闲视之。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属于新闻的范畴。新闻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因此,这种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其他形式,如消息、通讯和特写等一样,必须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的其他形式之点,主要的只是更着重于运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即运用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等,去表现所要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可以虚构,可以“合理想象”的。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报告文学要进行艺术加工,而虚构正是艺术加工的手段,那末报告文学也是可以虚构的。这是对艺术加工的一种误解。虚构只是艺术加工的手段之一,进行艺术加工并不是一定非要虚构不可。报告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不用虚构,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笔法等,描写情景,刻画人物,充分地施展其艺术加工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的真实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是需要怎样的真实?是要新闻的真实,还是文学的真实?要害是报告文学能否掺假。由于对真实性的理解不同,出现五花八门的真实论。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完全真实论”。认为报告文学是报告新闻信息,进行宣传的形式,应当完全真实。必须杜绝一切虚构夸张,绝对不可掺假。虚构掺假就不成其为报告,而是小说创作了。  相似文献   

16.
细节在新闻写作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总有那么几个耐人寻味、生动感人的细节。这是因为,新闻作为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它必须完全真实,准确无误,而作为再现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的细节,它能给人以毋庸置疑的真实感。 细节在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但是,细节在新闻文体的主力军——消息中的运用,似乎还未引起新闻工作者应有的重视。或许有人认为,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宜用过多的笔墨来描写细节。其实,消息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细节,更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本文仅以荣获1990-1992年湖北新闻奖和1992年全国省、自治区党报新闻奖中的部分作品,对细节在消息中的运用作点例析。  相似文献   

17.
王颖 《新闻传播》2010,(7):56-56
在当今媒体中,电视以其可视、可听、真实感强的优势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这也给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如何发挥优势去反映发生过的事实,对已逝去的新闻事实如何再现。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人民日报社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刘宾雁在他的文章和讲演中大量散布攻击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事实,按照党章的规定,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刘宾雁是个记者、作家,几年来,他发表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用讲“真人真事”的方式,批评一些人,支持另一些人。如果这些报告文学材料是真实的,观点是正确的,旨在促进某些错误和缺点的纠正和克服,党和人民是欢迎的;但是,刘宾雁的许多作品恰恰背离了这个要求。我们在这里仅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刘宾雁在一部报告文学中所颂扬的一个所谓对祖国、对人民、对党  相似文献   

19.
纪实本身是一种美,它强调真实具体地展现和揭示生活的具体情状和过程.而长镜头则是增强纪实性电视作品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韬奋与斯诺     
韬奋与斯诺,中外千百万读者熟知的两位著名记者.人们知道,斯诺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时候,曾同鲁迅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密切的交往,并翻译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的部分作品.人们也知道,韬奋对斯诺这位以《西行漫记》闻名的新闻界"哥仑布"十分钦佩,并多次在与读者通信中推荐他的作品.但这两位名记者究竟有那些具体交往,想必是人们感兴趣的.韬奋主编的《抵抗》三日刊第二十号(1937年10月23日),发表了他的《访问美国记者谈话记》,称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