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人把今天的广播称为是“弱势媒体”,而从21世纪发展来看,广播的实用价值还远远没有穷尽,广播的魅力还远远没有退出21世纪。广播要创新,节目要创新,但往往我们对创新的战略目标却不清楚;实际上,目前我们解决战略问题要比战术问题更重要。跳出传统的办台理念,再构广播战略的创新思维,是新世纪广播改革的关键点。在战略研究中,要看广播哪一块还有发展空间。广播市场的开拓需要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对广播的新分市场研究是不足的。过去,有限的传播经验只能满足共性的需要,但对个性化的、新分的市场需求分析却不足,这很容易产生媒体或节目的克隆化…  相似文献   

2.
郑军 《声屏世界》2002,(3):19-21
进入21世纪以后,广播是不是像社会上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广播已走到了尽头,并成为公认的“弱势媒体”?本文作者郑军的回答是:“广播的应用价值还远远没有穷尽;广播的魅力也远远没有退出21世纪,相反,它的功效也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他在该文中不仅提出了战略创新的办台新理念,还就“争夺移动收听群和节目的科学设置”等战术目标的实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陈显军 《新闻窗》2011,(2):73-74
广播电台如何在媒体竞争目趋激烈的21世纪扬长避短,加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提高广播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广播事业发展相对较慢的情况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发展靠创新,按部就班不行.循规蹈矩不行,广告经营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罗鸣 《新闻界》2001,(3):28-30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叫《第一次全球革命》。书中预言21世纪有三股影响人类的最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21世纪的地球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新世纪媒体面临什么新的挑战?在中国,研究21世纪的媒体,首先应当研究传统媒体。因为至少在目前,网络这个"第4媒体"方兴未艾,还远远赶不上报纸、电视、广播的影响力。而在传统媒体,报纸的影响力又往往大于电视和广播。因为在新闻传播学上,报纸属于"热"媒体,电视属于"冷"媒体。"热媒体"具有"高清晰度",是一种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广播新闻创新的意义我们广播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技术上和节目内容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广播,更没有今天的广播事业。但是,电视等新媒体异军突起,广播发展到了今天,却渐渐有了英雄暮年之感。对此,有人迷茫,有人悲观,更有不少人在努力探索,希望找到重振广播当年雄风的良方秘诀。其实,广播作为一种还不到百年历史的现代传媒,凭着她自身的优势,她总是会占据她应有的一席之地。广播要在竞争中不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不行的;创新依然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电台之所以在很多方面能走…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的广播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中的广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广播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革命性变革的过程。广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广播工作者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发挥优势,全面深化广播宣传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开创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广播面临的三大现实和发展机遇讨论面向21世纪的广播,首先应该看一看广播面临着怎样的现实,看一看影响广播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广播自身的变化。这是我们研究广播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一)广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党的工作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广播广告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报纸的专版化对抗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受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增多以及电视新闻的直播,网络媒体的开发等,使广播的“快、受众参与性强”等优势已经被弱化。在广播似乎已经走入困境的同时,广播广告业同样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么广播广告业真的没有出路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广播广告业如何走出困境呢?回答是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播的终极目的是为满足听众的需要,为听众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提供娱乐,听众是我们广播工作的唯一对象,与我们是鱼水关系。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他们,我们对听众在我们广播传媒中的地位的确认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他们的需要和我们及我们个人的需要发生某种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以牺牲听众的利益作为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我们对我们工作对象——听众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空前繁荣,科技高度发达,新闻传播事业欣欣向荣的世纪。她一定会为广播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给广播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一个广播人,只有认清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并采取积极的对策,才能确保21世纪的广播事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0.
于潞 《新闻前哨》2013,(7):109-109
在21世纪全媒体时代,广播正遭受到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的双重挤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创新突破自我,发挥广播独特优势,释放广播活力显得意义重大。一、创新传播理念,发挥广播独特的传播优势在新媒介环境下,很多人的收听习惯发生了改变,创新传播理念就是要根据新的收听习惯,以受众为本开发潜在的受众群体,使节日常办常新,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倪 《中国广播》2007,(9):51-53
中国的人民广播事业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有目共睹,个中文艺形态的演进更是可圈可点。本文试从编导视角考察广播文艺的创新与演变,探讨21世纪初出现的中国广播文艺新形态“广播小说剧”,意在剖析和梳理其形态创新,探寻其既有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卷头语     
《视听界》1999,(3)
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以广播电视集团化、产业化,“中心制”,“频道制”等为代表的,以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适应、逐步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思路、大动作,正在推动着广播电视业迈向新的阶段。面对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我们广电人要进一  相似文献   

13.
统观我们广播文艺,特别是广播文艺精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我们的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把我们的广播文艺不断地从一个层次带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创新是我们广播文艺的灵魂,是广播文艺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类要经历的一个全面创新的世纪.创新将成为这个世纪最大的主题。如何把电视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开创电视创新时代?我们认为只有锐意改革,全力创新,把优秀电视成果与最新电视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电视的一片新天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创新。  相似文献   

15.
邓国超 《新闻窗》2013,(6):22-25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纸媒,21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成为拐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萎缩,全国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走向衰落,入不敷出,陷入了困境。创新广播电视报经营,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报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代广播电视报经营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作为信息化社会变革中的文艺广播,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播出模式,以全球化为时代特征的信息社会衍生出文艺广播新的运作模式,当今文艺广播的营销策划重在创新,倡导品牌意识,风格化、个性化。文艺广播的发展正是依靠营销理念和创新意识来构筑和  相似文献   

17.
统观我们广播艺,特别是广播艺精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我们的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把我们的广播艺不断地从一个层次带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创新是我们广播艺的灵魂,是广播艺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广播电视台媒体的需求更加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需要不断的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广播电视台的吸引力,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是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核心工作,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能力,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时代,一切需要创新,广播广告也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广播广告的生存之道,现在广告竞争的程度加剧,广播广告不创新,不仅难以起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听众。只有创新广播广告才能提高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在当今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中,面对强大的对手,面临着激烈的竞  相似文献   

20.
新闻节目占据着广播电台的“黄金时段”,被称为广播的“支柱”。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编辑,要有创新精神,注意研究运用编辑手段优化新闻节目,创出精品。新闻编辑创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作好提要 广播不是报纸,它没有标题。但广播可做“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