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文学空间学视角细读故事文本,可以发现在《爱》的故事文本中,并不熟悉中国乡村的张爱玲巧妙地借用了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资源,利用古今依然相通的文学想象共同体,构建出现代乡村情感空间,实现了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其中的叙述采用了她偏爱的参差对照手法,也蕴含了她一贯的价值取向,即在乱世中对人生安稳与和谐的追求。从文学空间学意义上看,《爱》这个故事既是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那样聚集了空间中所有点的一个点,是后来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也是浓缩了张爱玲写作技艺的一个点。所以,张爱玲关于"爱"的体认与书写,既不真实但也并非虚假,而是处于真实与虚构之外的第三空间。这可能恰恰是张爱玲《爱》的真正价值以及这个短小的故事如此受读者喜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