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记得一次课堂上,曾经请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看图1.当问到下面这4行字体不同、内容相同的文字哪一行最容易阅读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赞同第1行(宋体)的易读性是最强的,而第4行(黑体)的易读性是最弱的.  相似文献   
22.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读过北京电影学院王心语教授一部深受好评的专业课教材--<导演的梦幻世界>.当时我也为书中的内容所打动,却不曾仔细品味过书名的内涵.  相似文献   
23.
一斤苹果多少钱?一次我这样问我的创作团队成员的时候,得到的反问是:什么苹果?而我想得到的答案是:一斤苹果100钱(重量单位).的确,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但它能够有效提高我们头脑思维的跳跃性及转换思维视角的灵活性.而在幕后影响头脑这两种属性活跃程度的则是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4.
记得一次在多媒体编创艺术课上,我给学生看了这样一张照片(见图1),当时课堂上一共有83位学生,当问到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其中75位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苹果".只有几位同学回答"秋天"、"温馨"、"丰收".诚然,学生是诚实而可爱的,但作为一名未来的数字媒体出版物编创人.他们的回答未免使我感到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2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著名的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绘制了他的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由于此时,高更贫病交加又丧爱女,于是他决定在自杀前绘制一幅绝命之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这幅画中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人物是亚当采摘智慧果  相似文献   
26.
在数字出版物文字设计的过程中,文字作为界面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准确传达数字出版物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并能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数字出版物中文字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字体选择的成败,更在于文字的排列组合是否得当。如果一件出版物中文字的组  相似文献   
27.
康德曾说过,“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这里他明确地指出了形象的重要作用。 人们常把图形图像喻为一种“世界语”,因为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少、文化深浅、语言差异,人们普遍能看懂,并不同程度地了解其中的含义。究其原因,图形图像比文字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它超越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隔,无须翻译,却能  相似文献   
28.
当我们面对一张雪白、干净的白纸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从版面设计的角度来讲.此时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平面。康定斯基曾经说过.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那么对于这个有生命的版面.我们该如何进行设计.使其更加楚楚动人呢?概括起来.数字版面在设计方法上有下面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29.
岁月不老人已老。当酷炫的80年代已经开始抢班夺权,70年代初惟剩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寥落。但总有一些老将,因为不服输的精神和代表国家队出战的荣誉,让他们充满了斗志。在本届欧洲杯上,几个老将以铮铮铁骨赢得了属于70年代初的最后一抹人生华彩。  相似文献   
30.
随着文字的具象化设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出版物中,文字的具象化设计也成为数字出版物设计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文字的具象化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引申为多层含义。下面,将笔者在数字出版物设计中所总结出来的文字具象设计的3个应用方面赘述出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