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千多年前的唐皇朝,其封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顶峰,其法制建设也是承前启后,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河,可谓中国古代法制的核心和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走出数字档案馆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种崭新的档案馆模式--数字档案馆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肯定有一个过程,究竟什么是数字档案馆,档案界有不同的描述,有人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1].也有人提出"数字档案馆是指二进制编制编码的数字方式存储、处理档案信息内容,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电子网络检索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系统"[2].从称呼上看,档案界也是比较混乱的,有人提出数字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比较接近,与电子档案馆有较大的区别.另有学者认为上述概念各不相同.从研究现状来看,比较一致的是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特点的认识,如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检索便捷化、档案管理自动化等.但从总体来看,由于目前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也比较模糊,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自1960年11月<档案工作>发表题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正确掌握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的社论以来,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这一理论对中国档案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仔细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该规律的理论内涵在表述上不甚清晰,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多.究竟该如何客观地、科学地认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规律呢?本文试具体析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写作的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在大班化教学的体制下很难实施,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弥补教材种种不足的最佳途径。网络实训基地能让学生接触到大量鲜活的应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它也是检测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构建和运用好这一开放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5.
现行文件的开放或公开利用问题是目前档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无论是档案学界理论研讨还是档案部门的实际操作,经过几年摸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现行文件的开放主体,学界认为,主体构成是多样的,但主要应该由文件中心或机关档案室来承担.但是,无可否认,由档案部门承担现行文件的开放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试图对文件的形成机关(主要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政府网站的途径作为现行文件开放的主体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寻求现行文件开放的最佳方式,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何宝梅 《兰台世界》2007,(11X):51-52
唐朝的三省机构是朝廷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文书制度,集中体现和代表了唐朝中央政府文书工作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梳理《唐六典》对三省机构有关文书工作的阐述,用以反映唐朝文书工作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