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1848篇
科学研究   26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0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新闻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闻纠纷最初往往以新闻投诉的形式出现,目前,接待处理投诉已成为新闻单位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投诉处理的好,可以将争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的不好,可能提高诉讼的发生率,导致连带恶性后果,给报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2.
23.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窑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窑场。鉴于吉州窑是宋元时期以烧造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窑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窑的内容,对吉州窑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相似文献   
25.
千年前的苏轼在滂沱大雨中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叹,这时候的他早已名利尽失.上天似乎也很嫉妒他的才能,让磨难接二连三地光顾他,他不得不落魄而狼狈地出逃.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改变他一生的倾盆大雨,以及遭受的无数磨难面前,他却能面对人生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保持着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其独特的人格思想,造就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6.
27.
傅秋兰 《成才之路》2023,(18):105-108
闽南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基于闽南食文化构建幼儿教育体系,可让幼儿充分对话本土资源,深刻感受本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明礼仪,真正实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文章基于对闽南食文化教育理念与价值的分析,从教育目标、实施路径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究闽南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28.
希望     
正~~  相似文献   
29.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2,(10):64-64,F0003
大约从15世纪中叶起,法国王权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个多世纪的所谓“绝对君主制”时期。在百年战争后法国所形成的这种绝时君主制就是在商品经济相对发展,但发展又不太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在此期间,资产者通过捐买官职而跻身于贵族行列,地方分权、城市自治的现象逐渐萎缩,地方权力越来越多地向中央转移,同时君主拥有越来越...  相似文献   
30.
苏轼是北宋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一生沉浮于宦海 ,出入于儒释道 ,纵横于诗文词的创作 ,处处以“随”这一人生哲学平衡自己的心理 ,保持自己的存在。可以说“随”是其坎坷人生的心理暗示 ,是其出入儒释道的哲理反思 ,是其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 ,研究苏轼时 ,如果抓住了这个“随”也就摸到了苏轼文心跳动的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