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教育政策伦理的内涵 教育政策伦理是指国家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在调节与分配有限教育利益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原则.正确理解教育政策伦理的内涵,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育政策伦理是指"教育政策中的伦理",强调的是教育政策自身所蕴含的道德性.第二,教育政策伦理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政策活动过程之中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原则的系统总和.第三,从本质上说,教育政策伦理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教育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第四,合伦理的教育政策既应有利于满足个体的教育利益需求,也应有利于实现国家与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2.
领导同志结合工作搞报道,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促进新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入武部任政委3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基层领导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的确有不少优势。  相似文献   
103.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教学设计的类型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迅速 ,实践也非常丰富 ,急需对教学设计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深入地研究。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对教学设计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并对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大类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5.
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主要研究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十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商学习”设计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0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纲要》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特别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7.
2002年8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98%的母亲爱唠叨,“好心”未必有报》一文中报道:天津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在4次心理学讲座和咨询中,从千余份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我们一方面诧异于98%这一数据的庞大,震惊于让孩子“最近比较烦”的唠叨现象已经成为家庭生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把视角投射到唠叨现象中,对其进行反思、剖析、并解读在父母眼中,对子女日常生活的特殊关心和爱护,对子女成长教育的指导和劝告的“唠叨现象”又何以变得“好心未必有报”?  相似文献   
108.
浅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功能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主要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①前者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一般问题的看法与判断。而后者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认识和评价。许多研究表明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是他们教学效果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1.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制订实施及其在工作中的坚持和努力程度影响教…  相似文献   
109.
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美、欧等国家中发展起来.美、欧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