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41.
运动疲劳对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自发单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元出现了不规则放电,且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增多,放电间隔直方图成正偏态或随机分布(AI<1),ISI和CV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改变,主要特征为兴奋性和活动规律性降低.SNc和纹状体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构成的黑质一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参与了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也是运动疲劳调控的重要中枢脑区之一.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通过检测VE对运动疲劳所致机体DNA损伤的保护效应,分析运动性氧应激与DNA损伤的关系,探讨预防DNA损伤的有效措施,为减缓运动性疲劳对机体的损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4只昆明雄性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G)、运动组(EG)、补充VE组(VEG)和运动+补充VE组(EVEG),每组6只.通过反复力竭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采用灌胃法给小鼠补充VE,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损伤,并测定血清中SOD、GSH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EG组DNA损伤程度显著高于CG、VEG和EVEG组,而EVEG与CG组DNA损伤无显著差异;EG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较CG和EVEG组有非常显著升高,EG组GSH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结论 运动疲劳可致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损伤,并使抗氧化酶系SOD、GSH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VE对运动疲劳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43.
本文分析了宽带分路器中双折射现像对偏振相关损耗(PDL Polarizationdependentloss)的影响,结果发现:1)分路器的直通臂和耦合臂的偏振相关损耗相同;2)随制备分路器的拉伸速度的增大,1310nm波长的偏振相关损耗与1550nm波长的偏振相关损耗的变化曲线有一交叉点;3) 在小于交叉点的范围内,由于双折射效应,使1310nm光的偏振相关损耗小于1550nm光的偏振相关损耗.4)在大于交叉点范围内,由于分路器内的拉伸应力做用,1310nm光的偏振相关损耗明显增大,1550nm光的偏振相关损耗平稳减小;5)发现在交叉点处偏振相关损耗最小,我们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制备50%分光单模双窗分路器的最佳熔融拉伸速度为0.25±0.05mm/s.  相似文献   
244.
高中物理选修课,适当强化了功能关系的教学要求,而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功的概念和计算又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功能关系的灵活应用方面更是如此。下面试就此作一探讨。关于计算变力作功,较普遍的情形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是恒定的。要么大小或方向随时间而变化,要么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学生往往不了解恒力功和变力功的区别,常将恒力功的计算式应用于变力功以致造成错误。怎样分析变力作功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呢?以下介绍三种方法。第一种:微元法例1如图1所示,某人用手推动被扩摇的力F=10N,作用于半径为R=lin的摇把上,则…  相似文献   
24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小学教师必将直面这种朝向素养的、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如何教学的问题,开展注重知识学习和价值教育有机融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内涵,理解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因。还需要从操作层面探寻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包括优化跨学科课程结构、构建跨学科实践体系和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