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以晚清学者孙诒让的诗文集<经微室遗集>中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解读文本来挖掘孙诒让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情感构成孙诒让诗歌情感世界的主旋律,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伟大学者的人品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2.
免疫机能是人体重要的防御机能,不同的运动强度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强度运动训练后人体免疫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人们在运动的同时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免疫。  相似文献   
93.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呈现出多样化,但仍然有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本,改革教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目前,中职学校成为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主要供给方。以北京市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情况来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建设缺乏区域统筹、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契合不高、课程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职业启蒙教育目标,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需求,应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组建多元跨界的课程建设团队、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程内容、建设职业启蒙教育教学平台,加强课程质量监控实现课程动态更新,促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5.
刘海霞 《职业技术》2006,(14):129-129
根据英语教学规律,学习英语应“听说在前,读写跟上。”而多年以来,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偏重于语言知识和功能的掌握,忽视听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倾向。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人们已发现英语学习中偏重读写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听说能力,尤其是对听力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96.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文化背景的熏陶,深深扎根在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使中国民间音乐的内容和基本形态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这种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形态又以英独特的功能与精神内涵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使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更具有音乐的线条、音乐的精神与音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质量成本”这个概念。它的产生丰富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经济内容,冲破了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狭义理解,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自身要求,也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8.
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对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进行分析,旨在对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21世纪知识经济将对女性的思想、心理、文化和技能带来挑战和机遇。提升女职工素质,既是石油企业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对女职工提出的新的要求,就如何提升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夏平对传统科学观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科学观自上世纪中期起遭到了多方质疑,各种学派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反思,文章重点分析SSK学者夏平对传统科学观的反思。他运用具体的案例分析表明实验产生的客观事实是一种人工产品,可重复性实验是磋商的过程,实验方法的胜利直接与社会利益相关。他对传统认识论中对信任的拒斥进行反思,分析了信任在知识制造中的不可避免性,认为科学知识是“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事的知识”的混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