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专利管理机关调处行为的含义及其内容 ,对专利管理机关调处行为的诉讼性质进行了历史回顾 ,指出了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案件应统一作为行政案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92.
徐俊  戚昌文 《科研管理》1998,19(6):60-65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有关知识产权确权的规定,参考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内司法实践,指出了对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最后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之下,就实用新型专利司法确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徐俊 《内江科技》2010,31(8):156-156
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题词就说过“太极拳好”,由于国家提倡,太极拳运动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各个年龄段的太极拳练习者练习国家提倡的竞赛套路的情况看,多数练习者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为了促进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提高太极拳练习的层次,满足广大太极拳练习者对学习太极拳的需要,特做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94.
从就业角度谈高职院校的办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俊 《教育与职业》2006,(29):44-45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从就业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做了有益探索,希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徐俊六 《文化遗产》2016,(4):128-135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最著名的口传史诗,是景颇族的民间艺术经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承载着民族历史、蕴含着民族精神。"目瑙斋瓦"吟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展演形式,通过对吟唱、吟唱者、吟唱内容与吟唱技巧的理论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访谈调查等方式可以探析"目瑙斋瓦"吟唱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  相似文献   
96.
理性与信仰构筑了完美的人性,而科学和宗教则是两者的典型代表.科学史和宗教史都表明,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依赖与叛逆、离弃与召唤相交织的复杂关系,体现着科学对宗教的深厚情怀.  相似文献   
97.
徐俊 《职业技术》2007,(1):68-69
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本质和特色的体现,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理念,让实践性教学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本文结合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对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8.
敦煌写本诗歌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俊 《家教指南》2002,(5):65-72
本文是对《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所收部分诗歌写本及诗作的续考重订和新见零散诗歌的辑补考证。  相似文献   
99.
铁工具和牛用于生产,标志着春秋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生产力不仅摧促着新社会制度的产生,“新的生产力同样是军事上每一件新的成就的前提。”立国于西周,强盛于春秋的楚国,其军队便是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一支坚锐部队。一、战车及其种类  相似文献   
100.
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实情况中基于网络的“电子团务”发展却进程缓慢。上海大学共青团组织充分利用综合优势,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平台,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探索,开创性地完成了“网上双全会”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为实现“电子团务”迈出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