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设计理念]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开放”应该是基于文本的开放,“生成”应该是基于文本的生成。围绕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挖掘文本价值,落实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实在既是本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相似文献   
22.
设计理念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学习目标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教学流程一、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1.直接揭示课题。2.出示图片。(一棵干枯的大树,一条干涸的河流,一片干裂的土地。)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4.讨论引导。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对比理解“焦渴而死”。5.小结过渡:同学们都有过口渴的…  相似文献   
23.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特级教师朱瑛执教这一课时的字词处理,给我启发多多。【精彩片段回放】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相似文献   
2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  相似文献   
25.
史剑波 《云南教育》2008,(10):43-43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习作,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何架设桥梁,帮助学生过渡,使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26.
在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过程中,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建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第19课。  相似文献   
2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学流程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1.师生对话。(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对话出色的同学)2.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3.导入新课: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出现?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生命》。4.齐读课题。[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也…  相似文献   
2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设计理念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30.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设计理念]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切入点,将两首送别诗进行整合教学,在对比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材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虽然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诗人的情绪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满心欢喜,一个是心怀惆怅。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著称,而孟浩然又是离去在烟花似景的阳春三月,所以一路上是享不尽的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