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51.
[文题]生活中常常发生这类事:乘车看戏,对号入座,总有人坐错了位置;老板被雇员吆喝、上帝(顾客)被商家活宰、主人被客人支使、长辈被晚辈教训、聪明人为傻瓜蛋所欺骗……这类现象有人称之为“错位”。你有没有看到过、听到过或经历过错位的事呢?你能够想像还有哪些错位的事会发生吗,对于错位现象你有过或浅或深的思考吗?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题解]错位,顾名思义,就是位置的互错。严格地说,它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换位”,因为换位大多是主动的,而错位则往往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依据题引中所…  相似文献   
52.
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在中国当代文坛,余杰向以感觉敏锐、文笔犀利而闻名,杂文《忧伤的名片》固然照例是直面社会,痛下针砭,但其特色更在于见微知名著——由学生“名片”印上父  相似文献   
53.
笔者喜欢看商榷文章,这不仅因为真理越辩越明,更因为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立论之技、作文之道。但有时也发现某些争鸣者行文不循规矩,兹以有关“以戏弄臣”的讨论为例,指出写商榷文章立论时应忌避的毛病。一忌概念不准。《语文知识》1993年4期金桂根《“弄臣”注释商榷》一文先引课本对“弄臣”的注释:“皇帝狎近宠爱之臣。”然后说:注释鹊“臣”理解为“宠爱之臣”,不妥。(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课本明明注的是“弄臣”,分析时又怎能舍“弄”取“臣”呢?由于一开始就  相似文献   
54.
请看下列例句;①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弃流着。《谁是最可爱的人》②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土地》例①②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例①中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本体“思想感情”修饰喻体“潮水”,组成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例②亦如此。像这些本体和喻体直接联系,组成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暗  相似文献   
55.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新文学最早的厚重的果实。其自序,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到鲁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序文选例典型,以一当十,议论则寓意深广。文章于平朴中掩映着奇崛,锋芒犀利而又不失蕴藉。我以为,本文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出了那个时代典型的追梦的灵魂,而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则是沉郁的语言风格。这篇序简直可以说是一首风格上与杜甫诗歌相近而更多了一点冷峻的“个人心灵的史诗”。  相似文献   
56.
周建成 《语文知识》2001,(11):61-63
一位老师在上“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这一专题的公开课时,判“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为病句。理由是:“最杰出”应是惟一的,后面再用“之一”就矛盾了。并强调只要遇到“最……之一”,就可以判其有误。窃以为,这一“判决”是武断的,也是错误  相似文献   
57.
[引言]不知从何时起,"弱势群体"频见于报端和网络。进入网络你会听见到处是为"弱势群体"发出的强烈呼声。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弱势群体有:贫困农民、城镇下岗工人、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简称民工),私企小煤窑矿工、童工、无助的妇女、受歧视的残疾人、贫困学生,等等。弱势群体往往"因境而生",例如在医院里,病人相对于医生就是弱势群体。同学少年,也许你的家庭已属于弱势群体,也许你的亲戚朋友已属于新的弱势群体。当然,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身处弱势的切肤之痛,但当你耳边响起韦唯那雄浑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你心灵深处一定会掀起感情的波澜。假如以"面对弱势群体"或"关注弱势群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将如何为文呢?  相似文献   
58.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窃以为,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司徒雷登》时,问课文题目好在哪里?一连站起来几个同学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回到“填鸭”的老路上去吧,又心有不甘;  相似文献   
59.
[引言]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在全球多个国家快速传播的非典型肺炎(英文名称为SARS,下文  相似文献   
60.
[小引] 2002年春季招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海员,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