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防止报道失实,是作者和编者的共同职责。怎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注意容易出差错的“危险点”是一项可行的办法。“危险点”有哪些?对作者来说,经常遇到的“危险点”有四种:一是根据第二手材料写成的报道。这种材料的危险性,常常出在搞第一手材料的同志没有认真调查核对。对此,如果轻信,就可能出错。  相似文献   
62.
周政授 《新闻前哨》2007,(7):126-126
《湖北日报》创刊于湖北全境即将解放之时。当时全省大部分地方为新解放区,这些地方的头等重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全力进行剿匪反霸斗争,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建立和巩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湖北日报》一诞生就投入了这场斗争,把宣传剿匪反霸作为重要任务。这项报道从1949年7月开始,先后持续了四五个月(8月5日《湖北日报》改为《湖北农民》,后续报道由《湖北农民》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采用的是文选与通论相结合的方式,但文选与通论两部分内容如何结合,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合,始终是古代汉语教学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采用以文选为中心的古代汉语教学能真正实现文选与通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4.
现代方言调查与高校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现代方言调查与高校汉语教学的关系、高校汉语课程渗入现代方言调查的方法与实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校汉语课程中适当渗入现代方言知识和方言调查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法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教材问题,而是针对现今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材改革,建立一个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5.
当前丝网印刷技术因其独有的特征广泛运用于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中,包括T恤图案设计。一方面T恤图案和无限创意思维、表现要求和设计目的对丝网印刷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丝网印刷凭借区别于其他印刷形式的优势和整个印刷过程所蕴藏的创意潜能,大大提升了T恤图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实现了T恤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66.
有家真好     
他,漫步在风雨中,这凄风冷雨让他十分地迷茫。这弹丸之地的小城,他很容易找到亲戚住下来,但他没有,仿佛他忘掉了许多,只机械地搜索着心底的事。都是因为那一天,父亲对他的学习态度痛斥一顿,那一句“考不好,别进来”,仿佛彻底撕碎了他的心,又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狂风吹过,第二天考试开始了,他的脑子里几乎变成了空白,那平时背的默的,原本全部记得,但他的脑子里一直想着那一幕,那一幕深深烙在他的心上,他只得强自镇定应付考试了,至少他还记得不能交白卷,一笔一画像是在雕刻一样,许多题目他是胡乱答的。第三天,分数出来了,不用多说,…  相似文献   
67.
灌篮少年     
火热的激情燃烧太阳飞驰的时光流向银河漂浮的网兜住了少年的心矫健的步伐与呐喊声敏捷的动作和跃起交汇抛物线划出最美的弧依稀记得痛快的灌篮在响彻云霄的掌声中呐喊流泪欢呼雀跃灌篮少年$银川十八中@周政  相似文献   
68.
周政 《云南档案》2008,(1):49-50
名人照片档案具有记忆和再现历史的文化功能,是后人感知历史的窗口。本文着重论述了做好名人照片档案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浅谈如何辨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常作句子主语、宾语和定语的名词,进入叙述句后有时却作丁谓语,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有时却占据状语位置,承担起修饰动词的任务。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有时也处在它本词性不刻处的语法位置上,有的表示动作行为,有的包含了未出现的中心词的含义。语法上把这种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词进入句子后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的用法叫做“词类的活用”。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往往把句意搞错,有时还会影响到对整段意义的理解。 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它的规律,使之化繁为简,辨析词类活用同样也有其规律可循。 汉语作为全民交际的工具必须具有稳定性,否则语言就会失去它的表达作用和交际作用,整个社会都将陷入混乱之中。这个稳定性突出体现在语法结构上。汉语结构的基本规律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状语,定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这个基本规律自古至今都是这样。它一直完整地传承到现代。按照心理学上的迁移理论,一个初步懂得现代汉语知识的人,就已经基本具备了寻找和掌握这个规律的基本条件。不妨先看看两个例句:  相似文献   
70.
<正>中国旅游团在疫情后带着中新友好的真情厚谊再次抵达新加坡,标志着两国人文交流全面恢复,标志着经过3年的发展,中新合作在高起点上再出发。2月6日晚,位于新加坡繁华商业街乌节路附近的史各士皇族酒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新加坡旅游局和当地旅游界人士在此热烈欢迎新冠疫情后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后到访新加坡的首批团队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