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95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YB45商标纸输送"C"型推手与曲轴配合的轴颈容易产生磨损,导致商标纸推送堵塞,增加设备的停机频次,而且该部件的位置狭小,维修极其不便,换件费时费工。经过对其结构分析和研究,对商标纸输送"C"型推手组件进行改进,在其轴孔配合处增加一个保护钢套,使传动曲轴得到良好的保护,有效的延长了曲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备件消耗和停机率。  相似文献   
10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问”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庸》一书,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指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显然,这里的“审问”是指对所接触的文本(知识、事件)进行意义的追问,以便使其意义完全地显现出来。而本文所论的“审问意识”则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审问性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  相似文献   
103.
作为《中文自修》的忠实读者,在它宣告改版的那一天起,我心中便有一缕淡淡的忧伤。无论就学还是从教,它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因着这一层关系,尽管改版后的《中文自修》面向中学生读者,我仍没把她从订单上划掉。我庆幸在失去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师长”后,却结交了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俊友。如果说,改版前的《中文自修》使我获得了知识,那么,改版后的《中文自修》给予我更多的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4.
站了15年讲台,仍然没有站够,于是有人说我傻:为什么放过一次次改弦易辙的机会;有人笑我痴:没日没夜扑在校园,只换得一身粉尘,两袖清风。可是,为了我爱的学校和我爱的学生,我愿傻一千次,痴一万年。其实,当教师并非就发不了财。有位公司董事长要我抽空辅导他儿...  相似文献   
105.
三、“集体作文”教学法的功能1、语文教学功能“集体作文”教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语言交往。传统的作文教学的程式总是教师命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学生个人接受教师的评价———教师全班讲评。整个作文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发生单向交流,完成一篇...  相似文献   
106.
融媒体时代,科普主力军转战短视频赛道,科普短视频成长为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形式之一。科普短视频消弭了知识分享的时空藩篱,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有利于科普工作者打造优质科普作品。本研究以“上瘾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熵权法提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计算公式,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瘾模型”中触发、行动(用户体验三要素)、投入等维度的部分自变量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酬赏维度的自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未见显著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加强创作者间的有效合作、平衡科普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将有利于短视频科学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7.
蔡伟 《教学月刊》2003,(2):45-46
新编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人有一妻一妾》短小精悍 ,没有多少语言障碍 ,加之又是自读课文 ,我准备一笔带过 ,但在我简略地分析了齐人的形象准备转入新课时 ,何海峰同学站起来问道 :齐人既然形同乞丐 ,为何却能娶得一妻一妾 ,这是否造成文章的失真。问题一出 ,引起哄堂大笑 ,大家都觉得他在钻牛角尖 ,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问题。该生显得十分尴尬。说实在的 ,这个问题我连想都没想过 ,因此 ,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本来可以趁着学生发笑 ,轻描淡写地搪塞过去。但看到何海峰同学期待的目光 ,我觉得有必要给他一个交代 ,这也是对他提…  相似文献   
108.
"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后”的不少代表人物是社会生活的成功,也是当代教育体制下校园生活的失败。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去校园”现象。通过对“80后”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四大弊病:工业化生产模式,片面理解“全面发展”,过度偏爱知识教学,教育目标俗化。为此,有必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四强调,四提倡”,即强调学习主体,提倡个性自由;强调多元评价,提倡优势发展;强调能力本位,提倡有效学习;强调目标境界,提倡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109.
古诗文名句介入作文的方式如果太过单一,会使文章显得呆板,因此,应当掌握几种不同的介入方式。①明引。明引的好处是直截了当,方便实用,一目了然,引人注目。如:郑重的选择才能做到: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便是选择的最高境界了。(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选吧,郑重点儿!》)  相似文献   
110.
[阅读要求] 本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并欣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小说。单元阅读要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具体来说,读《药》,要领悟双重主题,把握双线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读《项链》,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读《陈奂生上城》,要把握人物性格的两重性,领悟辩证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读《守财奴》,要把握主题,欣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