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电视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视像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媒介文化,多元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其多元的根由主要在于电视的公共领域性和当前社会阶层的复杂性。略解其多元的内核,则大体包括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四大类。而建构其多元性的关键则在于建立和维护一种基于平等的对话机制,在保证话语多元的前提下,把电视文化建构成为主导把关、主流担纲、多方对话、和谐共进的大众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62.
同学们都知道,英语中表示"花费"的动词有coat、pay、spend、take等.其实,不同的费用在英语中也有不同的名词来表示.下面就是一些比较常用的表示"费用"的名词,同学们不妨根据不同情况试着用用它们.……  相似文献   
63.
自20世纪以来,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不断进入人们视野.但一直以来,围绕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6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政府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技宣传.依靠宣传主渠道,协同新兴媒体,打造转基因食品的科学传播平台,培养高效的科学传播队伍,为我国转基因科研和产业化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①而其中起到最重要的风险沟通和建构作用的正是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64.
电视已然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构建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引领着社会时尚和审美潮流。电视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本文对电视审美的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5.
唐英  李江 《青年记者》2016,(3):80-81
《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迁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遭遇断崖式下滑.为应对这一新常态,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纷纷开始寻求以全媒体为指向的转型之路.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全媒体集群的构建以及《燕赵都市报》“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三媒一体的运营模式,都是都市报向全媒体转型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66.
于海婷  唐英 《青年记者》2016,(23):117-118
喻国明教授在《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中指出,互联网具有高维媒介的特性,“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媒介,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①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它更加自然地向下兼容电视这种低维媒介,却不容易为电视所兼容.所以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既要把握传统电视媒体的独特性,又要兼顾互联网自己的发展规律.技术属性决定了电视无法像互联网那样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但电视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家庭休闲的功能,有高度的“强关系”社交属性,是客厅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与社交电视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动电视的“关系”特性,实现电视观看的场景化,构筑电视观众深度介入的场域.  相似文献   
67.
唐英  任莉 《青年记者》2016,(27):84-85
相较传统大众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社区新闻有更明确的传播空间;相较微博传播,微信传播有更突出的关系倾向。当社区新闻遇上微信公众平台,“关系”的化合必然影响新闻传播的所有环节。从理论角度看,社区是基于居住的关系共同体。共同体的利益共性,使社区居民对所有与社区有关的信息抱有利益攸关的亲和性。而这与基于关系圈层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有明显的内在契合。进而言之,以社区与微信为平台的传播,都是“关系”基础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68.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协议隐名股东即借名股东,又分为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和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非协议隐名股东包括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不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在特殊情况下即借名股东行使介入权或第三人选择借名股东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时,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未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系统地、具体地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