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子路是孔门众弟子中待孔子亦师亦友的弟子。孔子对子路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路的个别化教育;二是子路对孔子言行的质疑与规谏——教学相长的典范。此外,子路作为孔门弟子中由坏变好的典型,具有教育意义,子路形象的多面性与丰富性也给人带来亲切感。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教学流派问题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我们国家,从谈流派色变、刻意回避流派.到正视流派的价值、研究国内外历史上的流派,再到呼唤流派、期待流派的繁荣,说明我国教坛正在走向教育家办教育。尊重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的时代。因为一般说来教学流派的被呼唤、出现和发展、繁荣,往往意味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创造力的解放和教学事业的发展等。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否则,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73.
教学表演艺术把教学内容赋予表演的诗意情感内蕴,转化为师生可感知的外在形式,从而传达出如画的教学意境,达到外形、情感和内蕴的统一,显示出表演艺术直观性、丰富性和综合性的审美特征。教学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和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74.
<正>"节外生枝"语出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是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75.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经历密切相关。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引起教师关注与反思并促使教师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教学事件。探讨教学关键事件的特征以及建构策略,有助于揭示教学关键事件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6.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经常出现交往不畅、关系紧张的现象,不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师生交往的阻隔因素有师生关系的本质、师生交往目的、教学方法的选用、沟通交流方式以及师生人格特征等方面。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分析这些阻隔因素,对于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往具有极大裨益。  相似文献   
77.
各科教材中都客观地存在着大量的审美因素.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欣赏它,品尝它,体味它,领略它,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正>风格属于美的范畴。美学研究表明,美立足于个性化原理,尤其是艺术美依存于各个艺术家的人格的创造。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那些优秀的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品,能够使所有素材组织起来并风格化,也只有这样的天才努力的成果,才能具体体现出艺术以无与伦比的个人作风使观赏者着迷的特质和具有的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79.
教学美具有层次性,根据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作为手段的教学美、作为目的的教学美和作为境界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80.
<正>在这如潮如歌的时代,发展已成为永恒的主题,而创新则是不变的旋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要想在教育变革中获得突破性发展,其领导者必须坚持以创新性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学校发展战略的确定需要前瞻性思维。学校领导者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当然不能脱离自己所在学校的传统、资源与现状,但是若仅限于此,则很难成为一个眼光敏锐的学校领导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