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行为的主体性因素,在诸多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它主要通过学生个体效能、教师个体效能和学校集体效能来影响学生的发展。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2.
同一篇英语原作,不难觅到两种译文。这就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通过鉴别和感悟学习翻译的良机。  相似文献   
83.
在积极心理学和西方积极教育运动的影响下,积极职业教育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兴起。文章正是基于当前的这股思潮和我国本土积极职业教育的探索,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现实和理念的反思而提出积极职业教育构想,并对积极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积极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提出了实施积极职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4.
李杰峰  姜飞 《科教文汇》2009,(7):213-213
随着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各校师生都在围绕着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对高中的课程进行改革。将体育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利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大胆进行体育竞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积累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85.
首届“文明论坛”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纪念年会,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中国传播学会)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共同发起。传播学会会长明安香研究员宣布会议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致欢迎辞并作专题发言。该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王怡红和《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主持会议。汤一介、甘惜分、赵汀阳、陈明、曹顺庆、冯宪光、陈力丹、李希光、王岳川、程恩富、梅宁华、王一川、金元浦、鲍昆、王宁、陈嘉映、邵培仁、陈卫星、胡正荣、古川、戴元光、时统宇、吴飞、毛峰、胡河宁、杨瑞明、张丹、姜飞、刘欣、季燕京等近二百名来自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新闻学、传播学的各界专家学者提交论文或出席会议,围绕文明与传播、和谐与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86.
吃完早饭后,孩子们在自由地活动。小琛拿着陀螺到处张望着。我走过去问:"小琛,你找什么呢?""没人跟我玩!"他撅着小嘴抱怨着。"我跟你玩吧!"我说道,"咱们看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好不好?""好呀!"小琛高兴地答应着。"预备,开始!"两只陀螺飞快地旋转着。"啪!"他忽然用手按住了还在旋转的陀螺,开心地笑着。我很奇怪,问他:"比赛还没完呢,你干吗按住它?"小琛没说话,只是笑。"我们重新再来吧。"我提议道。于  相似文献   
87.
新媒体呈现出某种"反作用力",不断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附,有了自己的"地盘"。普罗大众以往必须依赖传统媒体发声,但是,无论是博客、播客,还是论坛、微博等社交媒体,都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声渠道和专属平台。同时,互联网、手机等个性化媒体的  相似文献   
88.
生涯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成功地完成特定生涯相关活动的能力的认知判断,具有动机作用,对个体一系列的生涯活动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相关研究也已揭示了影响生涯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据此可以采取全方位信息干预、全程性发展干预、整合性认知干预、积极的社会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体改善其生涯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9.
有件事非常令我头疼。我那六岁的女儿对电视里男女谈情说爱的情节感兴趣得不得了,总是目不转睛地不什不应。看到电视里有恋爱情节出现时,她爸爸用手捂住她的眼睛,她就急得哇哇叫:“别捂啦!别捂啦!他们俩要离婚啦!”我和丈夫真担心,她现在这么小就这个样子,大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0.
关于记者的修养的问题,已有了很多的论述,然而,听过李尚志老师1999年5月6日在《华西都市报》的讲座后,在这个问题上顿觉清爽了许多。李尚志是新华社国内部的主任。他第一次报道中国改革的消息、第一次报道中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的消息、第一次将十三大的所谓“后台新闻”作了前台报道,为同类消息的处理树立了标杆,还有很多令新闻界同行艳羡不已的战绩,可谓“著名资深记者。”李尚志说,记者要考虑四个度:即时间跨度、深浅程度、领域广度和政治认识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