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我们选中赏识教育作为助力剂.实践证明,这一举措选对了.2004年,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创办一流农村中学,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持久、创新、和谐,能被广大师生接受,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2.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对传统的"局内人"信条与"局外人"信条的方法论突破.它改变了教育学者和教师的习惯性生存方式,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滋养与双向建构.教育学者介入实践,必须在疏远与接近、"抽离"与"卷入"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保持对研究对象群体的疏远,是为了对研究对象保持一种陌生化和理性化,以便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审视的立场来研究它;接近研究对象,是为了获得对它的切身感受,获得更为深刻的内心体验.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一种双重介入,因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是两种不同行动主体各自的生活和彼此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43.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度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及阅读教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位:"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解说中议论的出现,已经引起广大听众的极大兴趣。对于那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议论,听众无不交口称道。议论,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它在电影剪辑中具有何等的意义?其规律如何?本文企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5.
教师几乎天天与讲台为伴,将学生作为听众,“宣讲”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教师似乎拥有最大的话语空间。但是,走进一些教师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默的文化”。相当多的教师感受到,他们在与自己日常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话语,在漫天的“声讨”声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反抗,  相似文献   
46.
在一个倡导发展、关注人之生存境遇的时代背景下,追求“以人为本”,决不是简单认同于人的现有生存状态,而是对人的理想状态的一种自觉设计与积极追求。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旨归。贯彻以人为本,成人教育需实现重心转移与价值提升,致力于提升人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境界,使其在一个充满诱惑、充满挑战、危机与生机并存的特定时代背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追求,建构一种更有意义的积极人生。  相似文献   
47.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48.
拒绝“虚假的繁荣”——教育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中的书斋化倾向和移植倾向使得教育理论越来越远离课堂,远离课堂的教育理论只能是一种“无根”的理论。为了消除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之间的“文化阻隔”,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研究的性质,确认教育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和情境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研究者的实践意识、批判意识和原创意识。  相似文献   
49.
教学应变艺术是教师聪明才智和教学经验的综合体现,是教师情感意志与才华的有机结合。教学应变艺术的优化,既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素质,又要求教师加强实践锤炼,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方能真正“变事故为故事”,实现教学应变艺术的优化。  相似文献   
50.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与持久的支撑力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推进,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双重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的依赖性日益显著,整个社会发展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日益强化。有关社会应当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的讨论,代表着关于社会与教育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的定位与角色应逐渐从“保障性”的基础作用向“引领性”的驱动作用转变。为此,需要改变社会与教育之间“决定-反作用”关系的传统认知,超越社会功能主义对教育的封闭化理解,尝试建立一种评价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的“教育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