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2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特定财政制度模式规范和约束各类体育组织开展行政管理。通过对美国、德国两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实践的考察,可以概括出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对应关系,提出在中国目前财政制度模式下其体育体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方新普 《体育与科学》1997,18(3):60-61,50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具有独立自强、热情活泼、开拓创新的心理活动倾向。然而,他们的心理科学研究动也具有随众附众,急功近利的倾向,并缺乏远大理想与目标。本文给出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德、智、体三方面的目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可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大学生体育爱好学习与课余训练的管理。  相似文献   
5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入手,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科研能力与其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于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及其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在老龄化、快速城镇化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广场舞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广场舞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场文化的代表,逐步发展成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广场舞的兴起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广场舞发展的基石;老龄化和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为其发展推波助澜;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文明病的侵袭是其发展的动力源;场地弱供给,健身及社交强需求是其发展的催化剂;新兴媒体优化广场舞的传播环境,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厘清广场舞风靡的原因,为广场舞的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正> 由于世俗的偏见,体育教师与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目前在我国某些地区时有发生,它严重地挫伤了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6.
大学生体育生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校园学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将体育视为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体质,调节情感,培养顽强意志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7.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比较偏重体育自然科学。为了与国际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接轨,我国应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体育社会学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相比,它普遍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建议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58.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个性心理分析安徽财贸学院林祖明,贾爱萍安徽机电学院方新普一、前言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其目的是对业余运动训练和学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大学生运动员是指普通高校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非体育专业学生。个性是指一个人和另外人区别...  相似文献   
59.
体育运动训练中经常把思想工作与心理工作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虽然在某些形式上,心理工作和思想工作其方法上有共同之处,但两者的着眼点,实施途径和目的任务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0.
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立“素质教育”、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但学校体育其健康教育还停留于形式上,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模式跳出来。学校体育改革就是要我们去做一种与以往不同、但能达到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从大众体育健康的角度,忽视或不要去刻意追求过去哪种生理“波峰”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