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发文、作者、引文等项目出发,全面回顾和评价了《晋图学刊》的业绩表现,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
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意义] 国内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定量的方式对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可为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抽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2 299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共词分析法将国内阅读推广的研究分为7个研究主题。[结果/结论] 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包括阅读推广的提出与兴起、高校阅读推广、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阅读文化研究、新媒体下的阅读推广、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和数字阅读推广。研究发现,国内阅读推广在应用研究领域优势明显,但同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阅读推广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等缺乏系统深入研究、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评价有待系统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王玉平  赵静  朱春艳 《情报科学》2008,26(12):1801-1805
教育一科研一农村合作的区域信息共享机制从组织、资源、需求、市场、交流、培育等六个方面来加强建设,通过强化组织与资源,提升需求,调控市场,强化交流,改善培育突出其在组织管理、服务内涵、服务手段和团队服务上的特色.以满足和推进西部农村群体信息共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44.
简述硝酸尾气"灭黄".  相似文献   
4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社会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作为拥有大量知识载体的图书馆,其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图书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强化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类分图书的规范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6.
“中国之治”是中国科技创新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总依据,是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基本遵循。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治理的新形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与治理范式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发展,透视出以制度体系建构科技治理路径、以治理之功通达科技强国的生成机制。从“中国之治”视角辨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本质是建构科技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的制度之善,根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治理之善,意义是贡献全球科技治理中国方案的人类之善,回答科技创新“我是谁”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7.
对于初入茅庐的教育者来说,特别是基础教育者,刚从高等教育的校园来到基础教育的校园,内心充满新奇与忐忑,当与基础教育的孩子接触时,感动又感慨,可是在基础教育中,貌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如何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蓝图,需要教育者的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这些需要对教育的一份热情和对孩子的热爱.  相似文献   
4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三课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教材编排上,是继氧气、单质碳等物质学习之后,进人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启蒙课。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本课题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的铺垫。本堂课的重点是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实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从化学视角来认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49.
介绍某中小型泵站的10kV供电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根据其符合计算及城市电网供电环境,对几种10kV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报供电部门审批,确定最终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50.
从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和出路探究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费恩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包括理性的分化导致现代人对理性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对技术的本质和判断“进步”的标准等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差等三个方面,进而阐述了对“现代性”出路的思考,即现代性的特征是由文化决定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技术,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性,文化通过具体化的方式选择技术,其结果是文化和技术的相容性,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了评析,提出“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的实质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