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会教材中的知识被当成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材被当成一个知识标本而解剖,学生整天围着教材转,翻来覆去地咀嚼教科书中数量有限、有时并不优美、大多成人视角的课文,语文学习沦落为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支离破碎操练。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在漫长而宝贵的小学六年时光里,在二千多个课时里,总共读了仅两三百篇简短的课文!这样的语文学习,这样的阅读量,根本不可能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教育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让语文教师感受不到作为一个母语教师的尊严  相似文献   
42.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高职食品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目的是通过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1]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品行业的监管现状,食品行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企业所应遵守的相关标准,针对高职食品相关专业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枯燥、形式单一的特点,提出了教学互动、特色突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3.
当前,一些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语文课或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或许精彩迭出,但它一定缺少深度,少有内涵。长此以往,语文课就会变得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44.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也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沉淀”,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我们在为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追求独特的教学行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追赶“时髦”感到忧心。一、学科整合:目标明确,把握时机,不为学科所累【案例】《桂林山水》教学片断师:读了课文,你们认为桂林山水美吗?生:美!师:是呀,这样美的桂林山水怎么能不让人赞美呢?现在分小组展开讨论,看看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山水。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支歌,可以……(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争辩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  相似文献   
45.
46.
史剑波  朱瑛 《云南教育》2008,(11):46-47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笔者认为,“诗意”缘于“情意”,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柄息。  相似文献   
47.
设计理念:一堂语文课,明明是精彩的课文。学生却萎靡不振,对精妙的语句没有特别发现.对生动、感人的篇章也没有什么感应,只要一言说就感到困难和痛苦,这让为师者特别尴尬。如何让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孩子们的脑际?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通过隐藏最后一节。使学生因疑而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引领孩子们与文本进行了真真切切的交流。  相似文献   
48.
朱瑛 《湖南教育》2008,(9):14-1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而诗意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心灵的愉悦。然而许多教师曲解了“诗意”的内涵,以为把课堂语言诗化、文学化、高深化就是对诗意语文的诠释。他们简单地把华丽的语言外表看成师者内蕴深厚的标志,而忽略学生对这种课堂语言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显然。这种远离学生感受的“诗意”,  相似文献   
49.
入课:巧妙导读,铺垫情感基调    师: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我们一起向听课的老师问声好.    生:老师们好!    师:请坐.谁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你们向老师们问好?    生:尊师重道.   ……  相似文献   
50.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这种扬弃首先要求我们对“何为传统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需保留的东西”作出判断,进而要求我们通过改革,赋予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以新的价值和意义。以辩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朱瑛、丁时辉的文章对我们认识和解决这一难题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