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大东 《新高考》2010,(7):24-26
一、电磁感应与运动、力的综合 方法: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1)基本思路: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变化趋向→确定运动过程和最终的稳定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32.
李大东 《东南传播》2010,(10):161-164
利用单片机的时钟功能配合播放软件按设定时间切换双路信号源,解决了人工插播广告的麻烦。本文所介绍的小制作成本低廉、简单实用,使实验台广告插播实现了自动化。  相似文献   
33.
轰轰烈烈的语文课程评价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评价的功能仍然是甄别和选拔;考试命题的改革在形式上做文章;“语文成长记录袋”、“语文评价表”过于机械繁琐;试图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而制作的各种语文评价表流于形式。对此,笔者认为切实转变观念是关键。应对思路是:语文课程评价只有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发生的影响为立足点,才能演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只有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上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考试命题改革在形式上做文章的局面;只有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才能克服“语文成长记录袋”过于机械繁琐等现象;只有以寻求到适合语文课程的评价策略为支点,才能摆脱流于形式的各种语文评价表的困扰。  相似文献   
34.
李大东 《人民教育》2012,(18):62-63
近来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的书,大多是围绕诸如"生命教育"、"潜能教育"、"绿色教育"、"体验教育"等一些核心概念加以概括和阐述的,而周培植的新著《好的教育: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其核心概念是"好的教育"。乍看起来似乎过于笼统又无新意:何谓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带着疑惑,阅读了这本书。第一次看到周培植这个名字是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8期《周培植和他的区域教育生态理论》一文中。该文从几个角度介绍了周植培的区域生态教育理论。而3年后的今天,这本书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出周培植的区域生态教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5.
36.
“问题学生”在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存在,要成功实现其转化是一个难题。笔者曾耳闻目睹一些班主任过度追求技巧智慧,将他们看成对手,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每天上演“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式的“暗战游戏”,以打败“问题学生”为目的。这些并不能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化。以下是笔者成功转化“问题学生”张三(化名)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7.
等效思维方法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等效为一个熟知的物理模型或问题的方法,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物理学中转化观点的具体体现,通过在题目中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