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21.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是教师的一种新的知识形式,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结构包括一般结构成分和课堂结构成分;表现形式有话题MPCK、课堂MPCK;MPCK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体现在:数学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促进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关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情境理解的知识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基础;整合课程知识促进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促进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22.
"生活化"德育资源是和脱离生活的"教授化"德育资源相对而言的,它突破并超越了"教材中心性"。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通过"生活化"的形式进入课程,只要有助于养成德行,丰富情感,都可能成为生活化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23.
动词不定式是非限定性动词的一种,不能独立充当谓语动词,在形式上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制约,也不体现句子的时态的特征。动词不定式一般由“to 动词原形”构成。“to”仅为符号,无实义,个别情况下可省略。  相似文献   
24.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既是积极响应党中央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的必要举措。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法制思维不成熟、法制制度不健全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价值,随后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养法制思维、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水平等方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做好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
刑法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两大机能辨证统一的实现是评价犯罪构成理论优劣的最高价值准则.在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中,但书和排除犯罪性行为实质上参与定罪,但与犯罪构件的关系未在一个理论基点上得到逻辑上的统一,最终导致法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集团是近现代民事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条件,反之,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有了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我国民事诉讼中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队伍远未形成,鉴于此,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是程序保障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7.
李彦峰 《大观周刊》2012,(52):290-290
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单一化的单向式学习,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教学的课堂中,将知识不是单纯的应试记忆,而是要灵活的记忆和学习。  相似文献   
28.
正《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的注解是:"言治骨角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意求其精也。""切、磋、琢、磨"放在今天,就要求我们的道德教育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我们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秉承这一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不断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的深刻理解,守望德育的内涵实质,以"责任"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工作重  相似文献   
29.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他各学科也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不是像思想品德课那样,整个教学过程都着力于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又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0.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是教师的一种新的知识形式,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结构包括一般结构成分和课堂结构成分;表现形式有话题MPCK、课堂MPCK;MPCK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体现在:数学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促进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关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情境理解的知识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基础;整合课程知识促进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促进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