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如何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是关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随着课改在全国各省市深入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体现和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课堂上,教师往往留给学生较为充实的时间思考问题、开展讨论、表达观点,能耐心地等待他们,以期他们对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等待”不应笼统而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是合适的。笔者认为,有些“等待”值得商榷,课堂教学有时也需“不等待”。  相似文献   
83.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已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体现和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较为充实的时间思考问题、开展讨论、表达观点,能耐心地等待他们,以期他们对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84.
我连续参加了三个暑期的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而今年的培训让我收获最大,因为它与前两次培训相比有根本的不同。1.培训理念:由专家权威性转向教育教学理念生成性。  相似文献   
85.
倾听是指“侧耳细听,用心而听”。教学中的倾听,是指在教学中倾听者对论说者的一种积极呼应。对于教师而言,倾听是教师对教学思路进行调整与内化的过程,是丰富教学视域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用心倾听,不仅是一项优良的品质和修养,更是一门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86.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其穷毕生努力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指出:“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的主要根源。”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
作业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运用、加深理解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形成各种技能,提高素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学习评价的手段之一,以及调整教学活动、方法的依据之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政治作业亟需转变,政治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高中生的实际生  相似文献   
8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和不断深入,打造高质、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点思考。  相似文献   
89.
近日,读罢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杂文《孩子,你慢慢来》,我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这灵动的文字,仿佛使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笑容——那是因为安静中的等待而邂逅的灿烂笑容。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兹也曾说过,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  相似文献   
9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巧用"生成"艺术,让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