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依据交换形态和援助动机两个维度可以将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战略对接型援助模式,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利用战略对接的形式满足受援国的利益诉求;资源共享型援助模式,以共同利益为理念,通过与东盟、非盟等区域联盟合作,促进师生国际流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基建供给型援助模式,以自力更生为理念,致力于改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提升科研环境;委托代理型援助模式,以教育开发为理念,向第三方组织提供基金或奖学金,为受援国的学生提供留学机会。每一种模式有各自的理念、动机、目标和行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援助效果。  相似文献   
42.
43.
44.
元点是思与行的出发点、回归点和元视点。大学课程教学的元点是由大学课程教学的定向、定性、定位、定标、定点和定法共成的集合体:定向即为明确不同大学课程教学的终极关怀,定性即为把握不同大学课程教学的性质与使命,定位即为找准不同大学课程教学的生态位,定标即为解决不同大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点即为紧扣不同大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法即为针对不同大学课程教学采取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45.
课程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生权利之一。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看,研究生应该拥有课程知情权、课程决策权、课程选择权、课程建构权、课程评价权和课程建议权。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权保障正面临各种不同程度或性质的挑战,课程知情权保障面临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不对称,课程决策权保障面临决策愿望与决策能力的不匹配,课程选择权保障面临课程选择有限与课程需求无限的矛盾,课程建构权保障面临学生课堂沉默与教师授课独白的妥协,课程评价权保障面临高额评价投入与低效评价成果的反差,课程建议权保障面临学校积极鼓励与学生消极对待的对立。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课程权保障困境,需要结合法制、意识、伦理、秩序、工具与文化环境六个方面布设全面性、系统性且充分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6.
复杂性视域中的高等教育研究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域,依靠简单的分析方法喂养大的还原论,抑或依凭简单的线性推理、静态的逻辑分析、直现的实体思维,都不可能理解"迷宫般"的高等教育世界.我们必须走出简单思维的藩篱.采取一种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超循环思维为要旨的复杂性探究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47.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凡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历史与现实地看,不同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各具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方略,但彼此也具有共同的基本理路,即学科建设坚持适度开放、综合集群、结构优化、特色取胜、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48.
高等教育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是一个具有元性质的理论命题,对其理解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高等教育实践选择。高等教育是不断进化的,将进化思想运用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方法论和思维更新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选择性,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规律和推进高等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49.
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严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念,也是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改革的价值追求。从逻辑上说,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是两个非线性相关概念。但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当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以谁为先”的抉择。对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其面对的主要矛盾,权衡利弊而定。  相似文献   
50.
作为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突出了方法论的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四种范式,对思辨研究方法的地位再次进行了确认,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辩证关系重新进行了阐释,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强化和解读,是一部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