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任何学习理论都需要清晰的知识建构机制作为底层逻辑,当前较新的成就是基于皮亚杰“两个范畴”说给出的解释,但“两个范畴”的运行过程仍需继续澄清。实际上,皮亚杰晚年提出的“态射—范畴”论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学界未能将“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该理论仅被视为一个心理学思考而未能对教育产生更多的指导。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对“态射—范畴”论的基本思想进行把握,疏通“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的关系并借此使其与学习者发展相联结,构建起完整的知识建构机制理论体系,继而将其映射到教育领域,给出了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372.
在教育领域,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各行其是,互相缺少对话,似乎没人觉得有何不妥,而在随后作为“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出现的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矛盾变得尖锐且无法回避。文章在反思关于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的几种典型说法及其局限性之后,以认识论现象学为主要哲学依据进行观察,发现认识论现象学的真理观不仅可以作为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构造真理的意义上,还可以从它开始对量化研究进行重新理解,实际上是使得教育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论在这个框架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373.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为研究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是否有效,本文尝试着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微观处着手,以一节课的案例群为研究对象,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提取与统计,然后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之间存着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374.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实践及其它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新事物,任何人都不可能预先具备成熟的经验,开展这项工作的困难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光明性。不可抑制性及其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不会放弃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继续尝试。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制约着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呢?笔者以为,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基于对计算机交互功能的盲目崇拜,基于对国外CBE、CMI、CAL、CAI以及ICAI概念的模仿,国内学界多仅仅把CAI及ICAI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人指出了计算机…  相似文献   
375.
李艺 《海外英语》2023,(14):109-111
作为一项综合性语言思维活动与输出技能,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重语言知识学习、轻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了寻求突破,很多教育者开始认识到学生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单模态语言形式的隐喻教学缺乏直观性、生动性与鲜活性。因此,该文致力于解读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其促进英语写作教学数字化和立体化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76.
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是支持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有坚实的理论依据。梳理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论成就可以发现,其逻辑体系中贯穿的时间与发生思想、个性化构造思想以及交互主体性与同一个世界思想可以作为思考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的起点,且可以解释个性化发展与一般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马飞龙的现象图析学也可以作为解释工具纳入其中。据此,本文在审思当前个性化发展评价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对胡塞尔现象学一脉的核心思想进行阐释,并就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问题给出系统性解释:要融入时间性以理解评价过程;要融入结构性以理解评价内容;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以思考评价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