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从土壤改良、栽植时期及方法、栽植后的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东营盐碱地黄山栾树的栽植技术,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2.
93.
从正义区分的角度出发,笔者把教育理想区分为实质性理想与程序性理想,前者强调结果和目的的理想性,后者强调过程与形式的理想性。  相似文献   
94.
在人文精神缺失严重的当今时代,教育被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等深深遮蔽了,教育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中,教育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肢解整体的人。要想去掉重重遮蔽使教育通达本真状态就应当找回人文精神,让教育回归生活,关注生命,提升精神,从而建构整体的人。  相似文献   
95.
启蒙理性开启了现代性,同时也因为毁灭了古典理性而使现代性陷入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虚无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消解了古典意义上的整全与善恶标准,拒绝回答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受此影响,本来以善为中心课题的教育研究,放弃了探询何谓美好生活、何谓好教育,执着于效仿去价值化的自然科学模式,从而处于理性和非理性的困境与悖论当中。  相似文献   
96.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阜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S一”,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实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97.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内涵以及建构,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批判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在生命内涵,理解生命的方式,还是在以之为核心的教育学体系上,都存在诸多疑问。从根本上讲,“生命实践教育学”对待生命、实践的态度都远离了二者的真义,从而使“生命实践教育学”成了“技术教育学”。  相似文献   
98.
教育技艺是教育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在古典的教育世界中,柏拉图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审视了教育技艺。就教师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自然生命的实践方式和公开显现。就学生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的目的在于治疗学生灵魂的疾病,促进灵魂的完善。如同专门的技艺不同于赚钱的技艺,教育的技艺也不是赚钱的技艺,否认这一点,教师就会变成出售自己技艺的智术师。对于现代人来说,重温柏拉图基于自然目的论的教育技艺观,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进当下的教育技艺,恢复教育技艺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99.
15年前,河北农大学生李宝元因病去世,年迈的父母陷入贫困和孤苦之中,未来似乎陷入一片黑暗。让人感动的是,他的15位同学用他们的爱心支撑起了这个贫苦之家,给予了宝元父母生存的希望和  相似文献   
100.
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浏览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在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全国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狼来了——道德故事型的价值批评>.[1]仔细读来,深感石教授一反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喜好的从抽象的理论体系出发去分析德育问题的传统模式,转而从人人皆知却又容易忽视的鲜活的道德故事入手去审视中国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出路模式,不失为在大转型时代教育理论研究者切近、透视教育问题的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