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吉拉·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三部曲是分居式分离、暴力式分离、社群式分离,后两部曲是她极力描述的重点.卡特通过母亲的命题与反命题弥赛亚的矛盾存在揭示了传统分离主义乌托邦的悖反.质疑、改良、救正是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理性立场,同时也是卡特进行审美创造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52.
杨春芳 《陕西教育》2009,(11):12-12
梯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四边形,有众多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有关梯形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以便把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抓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添加辅助线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3.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基于此,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基于无界教育理念进行了国家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探索,学校以“跨”为核心,明确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流程,构建了“跨而有核“”跨而有联“”跨而有融“”跨而有评”的跨学科教学样态,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文化的场域、生命的场域和成长的场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充满好奇心、具备研究精神、善思考且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4.
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生活教育观的历史回顾生活教育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它首先是也主要是针对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人民大众,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实而提出来的。生活教育派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修正,批判地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中的合理因素,并对之加以根本改造和发展,使生活教育具有新的思想内容和性质。陶行知系统而完整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相似文献   
55.
浅谈《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制图》旨在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制图》课程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之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杨春芳 《海南教育》2014,(18):83-83
美是教育发生的起点,也是教育抵达的目标。校园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的漂亮精致,还在于她富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更在于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之间发生着美丽的教育故事。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向上的集体氛围等形成了整个学校由外而内的文化积淀,植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流淌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在学校集体人格、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好学校该如何建设,不仅是每个校长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体学校成员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建设一所好学校,不仅仅是加大对一些硬件建设的投入,更主要的是需要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以及一种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有了这三个要素,即使硬件条件薄弱的学校,一样可以成为优质的好学校。  相似文献   
59.
杨春芳 《考试周刊》2011,(59):12-13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它具有的全面性和稳定的特性使得生物教学能在较少的课时和课后训练的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应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变化的要求,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校长领导变革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