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题词     
巾帼不让须眉,这是我读了奉荣梅散文集《浪漫的鱼》后的第一感受。我们读惯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散文,觉得男子写文化散文、写历史散文。正中了其襟袍和胸怀。而女子写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写得大气磅礴,写得义理充沛,写得风云流动,我先前是没有见过的。奉荣梅这本散文集让我惊讶,原来女子也有这等襟袍,这等胸怀。  相似文献   
32.
一般说来,作家善写而不善说,、但是,也有不少作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口才一流。哪怕是在“外交”场合,他们也极善辞令,谈吐自如。  相似文献   
33.
弘一法师到学生丰子恺家作客,丰子恺搬出一张旧藤椅请老师坐。弘一法师并不急于坐下,而是先把藤椅轻轻摇晃了几下,然后才缓缓入座。  相似文献   
34.
记者:您出生的时候(1958年)正好赶上3年自然灾害,对于那个时期还有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35.
一位小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由一名学生上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题错了……”老师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错的这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不是吗?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阴暗面,还是看到其光明面?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的是看其缺点,还是优点?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更多的是看到失败,还是看到希望?当我们处于低谷,更多的是看到失去,还是看到得到?………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科技期刊自动提取更加全面的元数据提供方法和借鉴。【方法】 以方正排版文件为对象,建立了提取元数据的数学模型,同时提出尾部分割算法。然后利用基于对象的VB编程软件编写了自动提取元数据程序。【结果】 在分析了方正排版语言特点之后,对方正排版文件进行了字符串替换处理,并建立了分割关键词列表文件,最后将提取的元数据保存到Excel文件中。【结论】 实际应用表明,仅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期数据的提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7.
杨海亮 《新疆教育》2012,(23):11-11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控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编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控人才,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任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来承担的。  相似文献   
38.
记得有一回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去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指出他的最后一题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错的这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不是吗?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更多的是看到其阴暗面,还是看光明面?…  相似文献   
39.
务实人生     
杨海亮 《教学随笔》2013,(11):15-15,29
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对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40.
齐白石生于1864年,张大千生于1899年,两人年纪相差35岁,论年纪和资历,白石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老前辈。关于这两位20世纪艺术史上两座高峰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现在所能查到的资料并不太多,大家基本的认识是"有所交往,但交情不深"。圈内流传有"齐张不合"的说法,不过二人之间的"成见",多为艺术而起,也只局限在艺术之中。齐白石曾"三刺"张大千的轶事,反而能体现两位大师在生活中的鲜活个性,以及作为艺术大家的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