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05篇
科学研究   8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图书馆用户网络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用户网络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就当前图书馆对用户开展网络知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93.
94.
我曾经在课堂上哭过一次,因为我的学生,惹恼了我。那天我要上的课是《南京大屠杀》,我放了一张碟,我觉得那样更形象,更能说服学生,我要给他们最直接的感触。然而,他们笑了,几个男孩子, 看到电视里模糊的镜头:从杀戮到活埋。而后,解说员说,多少多少女人  相似文献   
95.
影响学员心理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影响和民族习俗占有重要位置。这里只对学员中干部子女的心理作一简要分析。一、干部子女学员心理现状一是适应能力较弱。学员入学后,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二是从地方高  相似文献   
96.
97.
“发现-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的特点是强调从个别到一般,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这种学习方法可提高智能,学会发现,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感悟、理解、把握、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98.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99.
试析高职市场营销课改瓶颈的突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必须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其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职业素质。市场营销以特有的挑战性,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需要立足于现阶段,由浅入深地创造环境,操练学生,塑造应时所需、应市所需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0.
吕文君  杨颖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77-79,88
文章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词语隐喻。首先介绍了隐喻发展史及其基本特征;继而探讨了认知隐喻在文化比较中的积极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英汉词语隐喻文化的异同;最后结论认为外语学习者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语和准确地理解隐喻的真正涵义,以达到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