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81.
一高耸的尖塔,古老的城堡,闪光的皇冠镶嵌在绿毯之上。如此执著科学的灵光,亨利的英魂哺育众芳。呵,她是祖国菁华的荟萃,他是温莎的崇高和宽广。丛林、绿草环绕我们身旁,鲜花、嫩叶对我们歌唱。伫立在高高的托马斯像前,脚下银色的小路在延长。——伊顿公学校歌  相似文献   
82.
分析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现状,针对新成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特点,提出新成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3.
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与运动队的建设和运动员的利益密切相关。本介绍了十几年来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有关的问题原因及对运动队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教学实录】(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一、字音教学突出一个“实”(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各两遍。)师:你们谁听出了哪个词语的读音有问题呢?生:“兴亡”的“兴”应该念第一声“XīNG”,陈海鑫读成了第四声“XìNG”。生:“兴亡”两个字都是后鼻音,陈海鑫的后鼻音  相似文献   
85.
一“、陷阱”的含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者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1.从认知角度讲,设置“陷阱”可以诱发、暴露学生认知中一些错误、片面的观点,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弄清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消除学生认知中错误、片面的观点,使之转化为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和方法。2.从思维角度讲,针对学生某些…  相似文献   
86.
有机化学实验半微量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乙酸乙酯的制备、三苯甲醇的制备及环已烯的制备等实验进行了半微量化,对某些实验进行了相应的一些改进,总结了实验制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作素材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有所观察,有所经历,有所体验,从取材方面来看是“易于动笔”的。这次习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为学校广播站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8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井》的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充分相信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应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之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来深刻感悟文本。一、引题,重表象1郾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人没见过井。教学伊始,可出示一幅井的画面,先让学生对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脑海中建立起“井”的表象。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读解。2郾让学生交流各自对井的了解。例如:你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儿的?…  相似文献   
89.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90.
犤教材分析犦《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22课。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我家后院菜园里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井的喜爱和对掘井人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正是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这篇课文的语言凝练清新,结构紧凑严谨,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受到启迪,还能对学生进行段式的训练,是一篇很好的读写范文。犤设计理念犦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