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瞬间华彩     
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分钟,有多少瞬间,几乎没有人去计算。有些人,像特莱莎修女,一生几十年如一日,亲自劳作,为加尔各答的贫病者服务。还有一些人,用他们一生中的几分钟、几秒钟,为人类的历史写下了精彩的一笔,就像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没有人知道他一生其他时间是怎么过的,但是谁都记得他踏上月球的那一瞬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42.
历史需要细节 读历史的时候,没有细节就难免会产生疑问。我们年轻时候学校里上历史课,都有一套标准说法.考试则有标准答案。我既然不是以治史为饭碗,也就谈不上问一个为什么。可是标准历史故事里缺失的细节.有时还会跳出来:为什么有些事情会那样发生?百思不得其解。想是想不出原因的,原因在历史的细节里。  相似文献   
43.
林达 《教师博览》2006,(4):16-16
回馈社会,不是富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普通人也可以热情地参与回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4.
信息咨询者的素质、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信息咨询者的地位、信息咨询的基本功能,信息咨询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45.
林达 《学习之友》2014,(9):21-22
在德国柏林,有一个本德勒建筑群。它是著名的第三帝国建筑,是原海军部的延伸。在二战期间,这里是德军司令部。现在,从一个楼梯上去,一层层,楼梯周围都是一排排头像,他们是今天德国人心中的英雄。楼上是一个信息密集的永久性展馆,主题是德国对纳粹的抵抗运动。它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故事,有反抗纳粹的犹太人;有大量协助犹太人躲藏和逃离的普通德国人,其中就有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的原型;有宗教界、文化界人士的反抗;有自发的抵抗运动小团体,还有体制内的甚至军界的抵抗。  相似文献   
46.
林达 《教师博览》2005,(11):15-16
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假如你明明发现国家在走向错误的道路,你却还是说。走得好走得好,那是一种毁坏的态度。  相似文献   
47.
吴宓作为<学衡>的主将,新人文主义的大力倡导者,一贯秉承"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理念,他对阿诺德诗歌的译介更是对自我文化理念的生动注解.通过译介,他有意识地归化外来文化,整合传统文化,创造出一种融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一炉的新型文化.而体现在译诗中的这一新型文化样式,又是吴宓等学衡同人所孜孜以求力图建构的文化理念.通过译介,他传达出一种传承并建构民族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去巴黎。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临行那天,我还在忙些和法国绝对没有关系的事情。在被飞机起飞的时间表逼到非走不可的时候,我才匆匆在地球仪上找出巴黎的纬度,以确定应该往包里塞进  相似文献   
49.
林达 《科学与文化》2010,(12):26-27
在冷战脚步渐行渐远、全球化纽带日益紧密、和平的祈愿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现实的当下,"间谍"这个号称"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似乎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50.
每个家庭都有秘密.创伤、不忠或丑事,多少都会被有意掩盖.秘密以信任为纽带,促使家庭团结,但也常会发展为不堪承受之重.秘密可能会撕碎一个家,留下伤感和一堆未能解答的问题.这些秘密是来自过去的包袱,有时还会世代相传.但变化在悄然发生.主动披露,乃至于向大众公开秘密,似乎已成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从更新状态到记录心路历程,再到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