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作为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始祖、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近代归纳逻辑奠基人的培根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贯穿于他的主要著作《论说文集》、《新大西岛》、《学术的进展》和《新工具》中,其中"四假象"说展示了培根本人哲学思维最深刻的一面。该文从培根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阐述培根的哲学思想,从而认识到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当时解放人的思想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影响而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生成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及社会经历密切相关,是有其社会根基的;另方面,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其中的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中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他的意志本体的确立是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生成的形而上的根基,即理论基础。他的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是其意志主义哲学内在的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下创生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和不同的传统哲学。对于自然或自然界的范畴问题而言。就是个案。文中主要从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这两个视角对中西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特质的差异作扼要比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的哲学教育不可忽视其终极目标,哲学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呼唤着哲学教育改革必须以渗入哲学学理、传承哲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为要义、契机和着眼点.这三者是哲学教育中不同视角和界面的精粹和钥匙,也是提高哲学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理念和手段.在哲学教育中,了解和掌握哲学学理、哲学精神,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真正系统地了解掌握哲学知识和运用哲学原理的关系是一种"纲"、"目"关系.哲学学理与哲学精神、哲学本性之间及与培养思维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含与被蕴含、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本世纪前期发生的护国战争以反对帝制复辟 ,维护共和为宗旨 ,是一场具有民主革命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和决策者梁启超在整个战争中运筹帷幄 ,在政治宣传、斗争策略、外交、统一战线、治军、财政等方面进行了总体的谋划和设计 ,为护国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强化(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作为软实力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强化高校校园文化便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表述、争议的一些问题的提出;揭示出对象化是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问题的关键;且对对象化作了界定,认为对象化,事实上就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物化,是人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主体价值包括审美价值而对自然进行的加工和改造,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对象化不同于异化;提出了劳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最重要形式。人的对象化的形式或方式是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形成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本质具有的多样性、多重性必须通过相应的对象关系来体现、反映.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形成和结构都是人对象化的结果。进而反映人的不同侧面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特征作以分梳与概括。认为传统家族文化特征就其本性层次而言,应分为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两大类别。其中的结构、族权、经济、教育、宗法等特征则构成表象特征的有机整体,它们互相制约渗透的内驱力是传统家族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内在根据,表象特征的实质是家族文化的职能特征的综合反映;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可厘为优质和劣质两部分。应当深刻认识这些特征并去劣存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界关于编辑“有学”与“无学”这一热点问题,就青年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论争展开论述。从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体现了对传统编辑观的超越性、全新的现代编辑价值观、编辑主体的自我发展观等理论和实际的层面展示出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价值所在;从编辑学发展的现代特征及学报的特殊地位阐论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性。从博与专的辩证关系、丰厚掌握信息对编辑的意义、编辑学科的自身发展等视角概括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并归纳和揭示出实现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诸多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由于风俗的稳定性特征,有些风俗可能要落后于时代.这种落后于新颖、审美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与旧思想紧密相连的弊习陋俗在某些时间里时代的社会风俗被视为陋俗.它有碍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社会风俗也可称为陋俗.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生活习俗丰富,其中有些需要提倡,有些需要改造.《中国陋俗批判》一书所述及的陋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早已不复存在或已近于消亡,这是中国社会不断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的必然.然而我们还应看到,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出现了向健康、娱乐、也有抬头之势,批判与克服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