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德州民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两大区域,并具有优美抒情和豪爽粗犷的地域特色。当前,德州民歌的传承面临严峻的形势和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历史传承、政府支持、社会普及及高校教育等几个层面,探索德州民歌传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在高职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而目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文化方面,针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旨在研究高职校园文化的影响效应机制,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成效与效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考虑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科研院所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已初具规模,可以预见,电子化资源产生和利用必将逐步取代传统信息资源。这也是在科研院所的局域网中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德州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而且正在重构新时期的“礼”与“乐”。  相似文献   
15.
宋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音乐形态有重大的转变.笔者从表演中心、表演形式、戏曲、说唱、器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宋代音乐转型的表现;同时,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宋代音乐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烟台海港医院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烟台港集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设有科室46个,开放床位600张,拥有职工520人,年诊疗总量33万人次,是烟台城市西部最具规模的医疗卫生中心。2000年以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开始加快,企业医院面临着"断奶""断粮"的窘境,加之民营医院"雨后春笋"般的崛起,都给海港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困难与挑战,海港医  相似文献   
17.
学习圆锥曲线知识内容与掌握相关问题解题思路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必经的一段“苦尽甘来”的阶段.联立方程消元是解答圆锥曲线问题最常见的解题思路,此外,齐次化方法也同样能用来解答圆锥曲线问题.齐次化方法通常运用在一些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直线斜率问题中,关键在于对等式的变形处理,运用齐次化后等式解答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对齐次化方法解答不同类型圆锥曲线问题展开讨论,以具体例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得到齐次化方法解题的适用范围和对应解题步骤,以此促进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提高解答相关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在机遇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优化,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有效的政治课教学模式。现将笔者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德州地方剧种"一勾勾"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勾勾”是产生于山东德州民间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其唱腔委婉,曲调优美,形式简单活泼,语青诙谐、幽默,内容多反映乡民的日常生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一勾勾”的实地采访、调查和研究,对“一勾勾”的起源、现状、音乐特点、唱腔风格及未来展望等几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推进“一勾勾”这一地方小戏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州及周边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应用及其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目是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表现载体,同时,也是民间艺人和乡民思想观念的体现。本文分三部分:一、鼓乐班的表演形式及曲目统计;二、鼓乐班的常用曲目分析;三、民间曲目的文化观照。笔者认为:1、大部分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没有失传,它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2、反映了两千多年礼乐制度的继承和新时期的“礼”“乐”重构现象。3、流行歌曲吹打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