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文章怎么写     
文章怎么写呀?写文章要注意些什么呀?怎样才写得好文章呀?这类问题同学们最关心、最爱问。对这种问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能作出自己的回答,但那些回答一定都十分简单,很一般化。这不是老师水平不够,而是问题太大,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说“虚静”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强调酝酿构思文章内心要清虚宁静。“虚”即空虚,指心头没半点别的事,这样心里才宁静。写文章为啥要有这样的心理环境呢?在“养气”篇中他解释说:“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无扰文虑,郁此精爽”。说水停止不动,就能像镜子一样把人影照出来;火焰静止不飘移,就能把事物照清楚;写作时文思也不要被打扰,我们才有清明的精神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与智慧     
谈谈作文与智慧的问题。 先介绍一篇作文,看它写得好不好。 这篇作文收在200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分类散文大全》一书中,  相似文献   
14.
<正>做事情,方法很重要。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用圆规和矩尺,划不出圆与方的图形。有句歇后语,叫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用桶而用竹篮,能把井里的水打上来吗?这些都是讲方法对于做事的重要性。学习写作也一样,也要讲究方法,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把文章写好。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手段。所以,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5.
思考自我     
学习写作与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一种是应对思维,另一种是自我思维。这里分别说一下,侧重讲自我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语文学者都这样教导我们:作文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这话已成为常识,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这里,需要再追问一句:这"感受"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是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呢?我的回答是,是感受到了我们应该怎么作,即感受到了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人处世,一句话,就是该怎么做人.如孔子站在岸边说:"时光就像河水这么不断消逝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见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想到了我们的时光也是这样不断地在消逝,意思是我们也要"自强不息,进学不已"(理学家程颐解),千万别荒废了光阴.  相似文献   
17.
说“新意”     
旧话说,"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意"。文章以有"新意"为贵,有新意便是好文章,否则文章就不好,就是人云亦云,老一套。什么叫有"新意"?就是文章有新鲜的思想内容,比如有新鲜的思想认识,新鲜的情感、态度等。这"新",自然是比较而言,跟别人的文章比,跟人们通常特有的思想感情比。如有篇题为《痛苦是一所学校》的作文,单看题目就给人新鲜的感  相似文献   
18.
写好作文的根本条件是什么?要有美好的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来看几个例子(均见贵州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春芽绿>一书):……  相似文献   
19.
亚理士多德说过,文章要有说服人的效果,应该从理性、情感和伦理三个方面诉诸读者。他说的理性诉诸,是指用逻辑力量影响读者的认识;他说的情感诉诸,是指用艺术力量激发读者的情感。文章的这两种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只是平时不  相似文献   
20.
清人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天地之间,风云日月,人情物态,无往非吾诗所自出。”可见天地间的一切,无一不是写诗的好材料。但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即首先得从“风云日月,人情物态”中发现诗意。所以,罗丹在他的名著《艺术论》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又进一步指出:“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看出美来”而“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