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已经进入了自主构建阶段,原创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土壤。在批判和借鉴已有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知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力促进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更好地利用课程与教学论流派所创生的理论与学说,指导中国大地上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2.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的进程在加快。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体系,那么培养目标与模式又是如何确定的?文章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3.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与人民群众的就业、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它的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确定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及速度,社会各部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4.
一、教学关系论斯卡特金认为“教和学的统一是教和学的客观特征,是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之联系中实现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联系,是符合客观规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一)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相结合教师应特别注重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旨在以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度学习之所学不在于内容的难与广、多与寡、繁与简,而在于能否建构起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能否将经验系统化、知识心理化;深度学习之所向不在于堆积数量化成就,而在于认知维度的高阶目标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实践落于浅表,"单向度"的人的发展,"个人化"的小组协作.通过探究动机、解构、创生、生长的发生机理,期待深度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回归.  相似文献   
26.
伴随着对传统教学种种弊端的批判与反思,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近年来教学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生活性教学理论,对课堂生活性教学理论的涵义进行了鉴定,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并结合案例对课堂生活性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的进程在加快。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体系,那么培养目标与模式又是如何确定的?文章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8.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教育评价活动的特定意义来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的技术方法;另一则是评价的思想观念。其中对教育评价观的认识也就是教育评价功能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它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思想,是教育评价根本性和实质性的问题,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教育评价上出现的许多分歧都是基于教育观的不同而产生的,比如有的注重教育的继承价值,有的则注重教育的创造价值;有的强调评价传统的内容,有的则强调要评价现代的东西,以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化。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着眼点不…  相似文献   
29.
陶行知的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认为,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角色应定位于大众文化的促进者和独立性的民主促进者,乡村教师改造社会应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三方面素质,乡村教师改造社会应通过宣传农业科技、弘扬先进文化、参与农村治理的途径来实现。在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形势下,陶行知的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的启示意义在于:乡村教育应以农业为本,乡村教师应与农民为友,乡村教育要为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30.
乌申斯基(1823—1870年)是俄国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学心理学思想。乌申斯基指出,人是教育的对象,“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把握人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做时……才能从人的本性中吸取教育影响的手段。”为了了解人,教师必须广泛地学习各种关于人的科学,如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地理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宗教史、文明史、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及严格意义的教育史)。因为这些学科都分类地叙述和揭露了教育的对象即人的特性的事实及其相互关系。为了获得教育影响的手段,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