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头发与发型都具有身体性,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头发是生理学的,发型是现象学的。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发型中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学校通过制定名目繁多的发型管理策略,从"头"开始对学生的身体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身体的方式旨在实现新生一代的心灵集体化,但在教育实践中受到了部分学生的抵触。双方之间的控制与抵触的本质,体现了身体的公共性与审美的主体性的较量。发型美的判断不能简化为单一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问题,其中隐含着复杂的美学解释权的分配机制。正因为此,教师在管理学生发型的教育机智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2.
现代化教室是一种复制工业生产车间的空间产品,它凸显了空间的高效生产与监管功能。为了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教室的布局通过大面积采光的方式,将空间中的"阴影"与学生心中的"秘密"一并驱逐。基于现象学之维的反思,可以通过改变教室内物件的摆设与改革教室空间评估机制的方式,来重构一种关照学生情绪体验、关怀学生内心需求的栖居之境。  相似文献   
43.
正科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国当代教育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的困境是,教育学渐趋科学化,科学则日益狭义化,致使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变得卑微起来自科学主义思潮确立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以来,科学被单  相似文献   
44.
教学楼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建筑物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的统一体。在教学楼漫长的“前史”里,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被不断重构,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嬗变也不断更替了教育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当代中小学主流的教学楼中,微观的空间权力技术支配着知识和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工业建筑的空间文化。教学楼的空间叙事主要通过空间编码、空间语法和空间语境等基本策略来呈现它的教育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是学校教育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5.
“差生”是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学业成绩没有达标与思想品德落后的学生。基于不同的评价基础,“差生”有诸如“后进生”“学困生”“问题生”“潜能生”“学渣”等五花八门的称谓。这些近似的称谓,既存在关联又有区别。从本质上说,“差生”是不同评价话语的结果,评价的权力主体及其技术力量规制了“差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命运。  相似文献   
46.
通过文献资料归纳和专家访谈,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剖析,结合现代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现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反思,并探究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课堂教学是学校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加强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职责。我国的传统教学论偏重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的运用,而忽视了认知心理规律的课堂教学功能。本文试着从认知失调的角度,依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一、从认知失调的心理现象谈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认知失调的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观点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一致性的需要,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一…  相似文献   
48.
从我国国情分析,目前我国棉花提高单产难度较大,靠扩大棉田解决我国纤维的不足将很困难;从化纤生产来看,化纤原料来自石油,而石油资源十分宝贵,不可能靠耗费石油来满足人们纺织穿衣的需要.把希望寄托在羊毛和蚕丝上不仅需要大量的耕地和草地,并且还必须用这些土地生产出来的牧草和健康生命体去合成才行.与上述纺织纤维比较,麻类纤维资源潜力巨大.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专家熊和平教授提出了大纤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9.
公开课是学校、教研部门等机构组织的面向特定人群的公开授课形式,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前,公开课蕴含多重角色的表演性指喻,遵循了特定的仪式运作机制。公开课具有结构化的表演程序和场景气氛,构造了教学空间和符号叙事的动态轨迹。它暗含一种规制化的文化逻辑,彰显了仪式活动的文化特性,并映射出教学社会学的特殊意蕴。公开课的仪式化是当前教学体制弊端的重要表征,唯有去仪式化,才能增进课堂教学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50.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①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去完成这一新世纪的艰巨课题,必须对此持有理性、务实的态度。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创新教育的热潮,这在客观上对加深人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实验大有裨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概念使用混淆、概念关系模糊等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澄清和梳理,以便能更好地为教改实践服务。   在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大致有:创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