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经典的力量     
正"经典"如同它的言说对象一样,是读书人常讲常新的一个话题。说到经典,人们会想到时间,想到钻石,想到山川之灵气,想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想到拉丁文"classicus"对经典的解释:"头等的""上乘的""极好的",想到《文心雕龙》对经典的理解"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经典,多少人把你向往,多少人为你传扬。  相似文献   
102.
更期待着现当代文学界,能真正放开眼光,突出条框,开拓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新的学术生长点,实现多方面的“突围”。当众多的足有成效的“突围”汇聚在一起,岂不是现代学术研究的令人振奋的“合围”——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03.
人生在少年时代总会做很多梦。少年我心,同样也有很多梦: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园艺师……但我从来不会说要当教授,连做梦也不敢这样想。原因很简单,我只读到初中毕业,十六岁,就被“上山下乡”了,和十一位同命相连的同学一起,去全县最贫困、最闭塞的覆卮山大山深处一座小山村当知青。初中文化怎敢与大学、教授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4.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05.
《青铜葵花》让我想起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因为这两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哑巴的意象。青铜开花、哑巴说话,这本身就是奇迹,奇迹来自一种巨大的力量。青铜的呼唤,是因为美的、爱的、情感的力量战胜了一切。我认为,《青铜葵花》首先是一部表现出作家生命哲学的小说,一部深含生命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者吴宓先生(1894一1978)逝世二十周年,从1949年起,吴宓一直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任教,灌溉西南桃李长达28年,占去其生命岁月...  相似文献   
107.
王泉根 《中国教师》2008,(17):62-63
<正>得知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立即联系成都、绵阳、都江堰等地的我所熟识的一些作家,其中之一是杨红樱。杨红樱是当今国内最具影响力与人气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与  相似文献   
108.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于2006年9月在中国澳门举行,围绕本次大会的总主题“儿童文学与社会发展”,来自世界54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全面呈现了澳门会议的论辩与思考以及国际安徒生奖的情况,透视出当今国际儿童文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9.
新世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最大特色与成就是:有力而有效地扭转了20世纪80-90年代"两头大、中间小"的困局,出现了"细分读者、多元共生"的良性态势;而真正拉动儿童文学图书出版杠杆的是童年文学,也即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幼年文学图书出版有两大明显变化:一是大多与幼儿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结合:二是本土原创图画书已成为幼儿读物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0.
中华王姓的多重姓源王泉根王姓是当今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少说也在7000万人以上,其分布特点是:北方王姓多,南方王姓少;北方又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江苏(苏北)、安徽(皖北)、陕西等省为最,尤其河南、山东,可谓遍地是“王”。王姓是怎样来的呢?王姓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