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1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如今哪怕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手头床边都可以摆上一本金庸先生的大作以供随时翻阅,而除了那些吃研究饭的专家学者或靠耍嘴皮子传道授业谋生的教书先生,则大概很少有人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了。今年秋季,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在其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据说理由是因为鲁迅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  相似文献   
92.
那些沉湎于对孩子进行“早期开发”、“超前教育”的家长们或许不会相信,26岁就当上副教授、2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30岁获得“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称号的陈章良先生,这位贫困山区的农家子弟,非但无缘享有良好的早期教  相似文献   
93.
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养成教育,也就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人才人才,只有成“人”方有成“才”的可能。而这种养成教育的任务,首先便应当由家庭来承  相似文献   
94.
近日,读到一位资深记者在报上发表的一篇回忆其小学生活的文章。文章不长,但对于广大教师及家长来说,读之或许会不无启发,故而觉得实有在此介绍一番的必要。这位记者上小学时是个不折不扣的顽童。玩兴大,心挺野。一到外边,便是“不尽祸事滚滚来”;成绩单上,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长此以往,直落得同学恨,老师怨,邻里烦,家长怒。而家长、老师偏偏  相似文献   
95.
<正>《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彪为《史记》作续,但壮志未酬,抱憾离世。儿子班固继承父志,前后历时20余年,使《汉书》初具规模。班固去世后,班固之妹班昭补写了《汉书》中的八表,而《汉书》天文志则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在体例上,《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  相似文献   
96.
敬畏生命     
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那些狂热的宗教激进主义者和痴迷的邪教徒除外),只要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对生命都会无一例外地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因为不管你认为生命是来自于大自然亿万年步履维艰的演化还是缘自上帝的精心策划苦心经营,反正它都是一件值得我们怀着虔诚的态度去好好珍视、倍加珍惜的东西。这似乎应当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毋须我在此饶舌,可是就是在这一问题上,即便是那些“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也未必都是心领神会身体力行的,在倡导“敬畏生命”这一方面,不少人恐怕还必须好好的补上一课。  相似文献   
97.
开学恐慌     
教师当了二十多年,应该说已到了一种左右逢源、驾轻就熟的“成熟”阶段,可不知怎的,这些年来一到假期结束开学之前,心中总要泛起一种莫名的恐慌。说实话,这并非由于惰性所致,因为刚过不惑之年,那种颐养天年的念头还不至于这么早就光临;自然也不是缘于一种职业倦怠,因为目前还没有哪项工作让我像对待教育、对待孩子一样一往情深。细想想,只有一种原因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满怀忧惧,这便是当今教育的大气候和学校里的小氛围。  相似文献   
98.
教师这项职业原本就没有多少地方让人羡慕,如果硬要找出一点让人向往的地方,那便是一年将近三个月的寒暑假了。你想,这一年中最冷、最热的当口,你不用出勤出力还能照领工资,怎么说这也是件让人看着“眼馋”的事。  相似文献   
99.
一提及“县中模式”,相信不少教育界的同行们都会想起那种“教育集中营”式的生活。我曾先后在两所县中呆过,故而对这种模式有一种深刻的体验。这种模式除了在制造居高不下的升学率方面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的“顶梁柱”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它不仅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一种戕害,对教师而言也称得上是一种精神与肉体上的折磨。那种“军事化管理”、“盯人式教育”、除了每月半天的“假日”之外别无休息日的疲劳战术,以及对师生一律“以考分论英雄”的评价体系,让人时时有一种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0.
邻家小孩参加了今年的“五校联考”自主招生,成绩还不错,先后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加10分和上海交大只要填报第一志愿且考分达到一本线即予录取的优惠。成绩不好,学生和家长会难受,这考好了也会犯难:因为按国家现行的自主招生政策,考生只能与一所大学签订自主招生优惠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