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张倩倩  田良臣 《课外阅读》2011,(1):59-59,80
隐性课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学校的物质生活,也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课堂教学是隐性课程得以传递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传递着“隐性”的课程内容。因此,探析课堂中隐性课程的内容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在构建表象思维、心理相册两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低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出一组通过言语活动中的表象思维训练进行全脑开发的策略,通过为时一学期的实验表明:1.表象思维训练,可显著提高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水平和说话能力,对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大;2.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稳定、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3.本实验所采用的表象思维训练的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表象思维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4.本实验所采用的表象思维训练的方式与途径能提高不同类型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23.
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能超过它的教师水平,也就是说,教师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现实教育水平。一个昌明的国度,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一定会让那些最智慧的头脑驻足校园,奖励、提携新人,引领社会的发展。无论时局如何变化,高水平的教师总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4.
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新课程标准把阅读策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正逐渐取代建立在行为主义和目标分类学基础上的传统的阅读技能训练。那么,这种让学生与环境(阅读材料)互动以达到意义的理解和建构的阅读策略教学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呢?Pressly等  相似文献   
26.
把新的教学观念具体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的根本变芊,是新课程方案实施成败的关键。而教学策略是沟通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它是教学观念的具体化与程序化,同时也为教学的变革提供现实途径与强力支持,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7.
当前,教育教学变革特别是新的课程实施提出了对教学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以保证语文教学设计为学科教学提供活动的基点与蓝图。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但无论何种模式,它们总是需要分析和处理一些共同的元素或者论题。这里我们择要对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几大主要元素及其理论依据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8.
一、一般资料 小刘,男,18岁,独子,高中二年级.足月顺产,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父母均为公司职员,高中文化.  相似文献   
29.
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效率,但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的适切性是学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学习策略要与学习者的实际相匹配,与其适用领域相联系,在特定问题情境中实现个性化生成。  相似文献   
30.
儿童立场的本质是将儿童视为具有独特生命特征的教育主体。民国时期作文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题材选取、教学方法和作文批改等方面都体现了儿童立场。当下作文教学应回归儿童立场,唤醒儿童钝化的感觉,用“儿童腔”说“儿童话”,还原儿童作文的真际,复萌教师童心,切实践履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