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教学恐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性情境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并伴有不安全感、危机感、无能为力感等情绪体验。教学恐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学恐惧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分离,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阻。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教学恐惧:首先,直面恐惧,巧用积极因素;其次,克服恐惧,鼓足教学勇气;其三,超越恐惧,引发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73.
教育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出现了虚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存在着三个矛盾:即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评价的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在教育教学中,关于教师与学生到底应该谁配合谁,争论由来已久。传统教育倾向于让学生配合教师,这不仅造成了教学主体的错位,也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移。现代教育倾向于让教师配合学生,但被指责为"儿童中心论"。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配合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的主体性诉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发挥学生自主性、开展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和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教师配合学生。  相似文献   
75.
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的普遍度与深入度是前所未有的,专业性也是空前的。在社会分工普遍呈现专业化的背景下.教育也难免出现专业化的倾向。教师专业化作为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话题,它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  相似文献   
7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受到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合作学习于上世纪7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随后逐渐波及世界各地。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时代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合作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学习”)得到教育界的大力倡导与推行。当我们走进中小学课堂,便不难发现小组讨论法的运用存…  相似文献   
77.
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就研究性学习的定位、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教育界目前比较认同的两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对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主体、整体性、开放性、生成性、问题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性阐述。  相似文献   
78.
间接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原初事物"为中心进行探索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教师间接教导、学生间接学习、以探索和交流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与直接教学不同,间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敏感性,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间接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尽量呈现"原初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原初事物";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组织多元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79.
校长要抓好新课改校本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师培训是同义语,它是指“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如何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理论与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应以新课改的理论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操作方式为主要内容,以促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质的变革。  相似文献   
8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理念体现了时代的人文关怀,反映了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实际。但其名称的拼凑、内容的拼盘、指向的都市化、设置的重复等现象给人们理解与实践这门课程带来了困惑。要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该课程,必须对之进行重构。重构中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必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进行新的界定,加强管理的过程性,课时安排应因年级而异,理解综合的相对性,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