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宝鸡西山酒歌作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说唱艺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酒歌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传承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宝鸡西山酒歌面临濒危境地。本文从宝鸡西山酒歌的历史发展追溯、传承价值、现状研究、如何传承几个方面,探讨宝鸡西山酒歌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使民间艺术有效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2.
互动教学的目标是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互动良机,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手段、途径、目的等方面都有了根本转变,图书馆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文章试图全面阐述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并对图书馆迎接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4.
明代是一个文法理论迅速发展的时代,表现在公文领域是对奏疏、诏书、表三个典型文体投以了极大关注,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文体写作的理论诉求.奏疏重视事理性和言事技巧性,诏书重视务实性和典雅性,表则讲究审美与文本内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学术界掀起了探索汉字起源问题的热潮,在汉字起源研究领域,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汉字起源时间以及汉字起源的渊源物问题,汉字起源时间有八千年说、六七千年说、四千年说等三种观点;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两元论和三元论等观点。另外,目前,在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66.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和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当前,对话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目的不明,为了对话而对话;有的目的明确,问题设置却有失偏颇;还有的问题设计也不错,但是对话过程混  相似文献   
67.
肖虹 《文教资料》2013,(28):80-81
《孟姜女》是根据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成功改编的一首经典声乐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作曲家王志信众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68.
案例: 新学期刚开学,我站在新接手的高一新班级里,“砰”地一声门被突然撞开,一个面容清秀个子不高的男孩子夹着个篮球闯了进来。他向我瞥了一眼,眼神中透出一股执傲与叛逆,径直走向后排的一个空座。这时,安静的课堂有了些许骚动。这样一个下马威带给我极大的不悦。从此以后,我格外注意起这个叛逆的孩子。 他叫小C,在美术方面颇有天赋,是个头脑绝对聪明的学生,加上篮球技术又是一级棒,与同学们相处时“哥们”义气很重,所以在同学中很有人缘。但小C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缺交、不交作业,成绩处于年级中下水平;品德行为不端,惯于撒谎,  相似文献   
69.
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精细化推进一把手工程建设。注重从以下方面展开:其一、思想认识到位,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其二、机构人员到位,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三、工作经费到位,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四、工作条件到位,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五、工作责任到位,夯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六、工作效果明显,彰显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  相似文献   
70.
肖虹 《文教资料》2010,(18):138-140
春秋时期由于会盟制度的出现,"盟"和"誓"两种相异的文书以"盟誓"的形式大量出现。以承担"诅咒"为主要功能的"誓"由于各类社会因素的影响,格式开始逐步定型,对象出现明显转移,与春秋之前的"誓"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