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臧宏 《上海教育》2000,(3):43-43
语文教学构建“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它是激励学生交流信息和学习方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也是从接受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转变的一个标志性学习形式,因此它的功能颇值得研究。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  相似文献   
32.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3.
“力命”之争主要是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汉代儒学神学化和科学技术进步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并存,使“力命”之争成为不可避免。在这期间,人们偏重考察的是客观规律性,而对主观能动性研究得少,同时在讨论二者关系时,不是把它们绝对对立,就是把它们混为一谈,“力命”之争在汉代仅仅是个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力命”之争突出了。人们除了继续深入探讨“命”的范畴外,  相似文献   
34.
"知"是贯穿于儒道佛学说中的核心观念,与"智"通用,若不受妄念干扰,便是"般若"智慧。"知"是生命本体的根本表现形式,故简称为"本知论",即智慧学说。《论语》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能知"和"被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境界的关系、从"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生知"与"学知"的关系、从"知"与"仁""义""礼"诸观念的关系,对"本知论"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最具体的事物中"致良知",观"天意",是《论语》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一特征,决定它比佛道更能引导人们入中国生命观之门。  相似文献   
35.
论子贡的儒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是一个儒商的典型,他对由商而儒和由儒而商的人,都有榜样的作用,子贡的“高”,“贵”,“清”,“达”的精神,迄今还活着,对当今的企业家,工商业者,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内容是丰富、历史、具体的。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角,当代公民意识的蕴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可以表述为:以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为核心,以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相统一意识为基础,以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为重点。  相似文献   
37.
臧宏 《中国德育》2009,(2):92-92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着眼于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对认清当前基础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8.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3的作文是:写一次春游活动。(具体要求,详见课本) 写好一次春游,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题材。  相似文献   
39.
养花与育人     
教育孩子就好比是养花。养花看来是一件简单事,其实不然。有的花喜欢太阳,有的花喜好阴凉;的花生性耐旱,有的花宜于湿润之处生长;有的花土壤有特别的要求,有的花则不然。总之,养花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更是一门艺术。学生颖是一位文静的女孩,聪明伶俐,可她并不受大家的喜欢,原来她经常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找她谈后,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她跟年迈的奶奶过日子,是一位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爱心活动,大家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送去了友谊,送去了关心,送去了爱的暖流……这次班会过后,颖好象变了个人似的,学…  相似文献   
40.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九册积累·运用六的作文是:围绕“未来的——”,写一篇习作。(具体要求,详见课本) 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这次习作给你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让你天马行空、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