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新闻传播媒体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也日益多元化。从“院士风采”到"院士足迹",从"科技英才"到"特聘教授剪影",透过科学工作者的言行,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科技的重要地位及其人物言行的影响力,尤其在科技人物写作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这一特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科技人物写作的着墨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科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事实,探究科技人物成功的内外在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内外在因素的有机融合,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广大的读者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月17日,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用头版上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了力博1班同学致钱学森学长的信和钱学森给力博1班的复信,以及有关的报道,在清华园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有些学生班级举办了团日、班会,一些读者投书校报,畅谈读钱老复信的感受。校报《新清华》组织了“读钱学森复信,论治学与人生”主题讨论,发表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各个年级同学的近10篇感想、体会,现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的原力学系主任余寿文教授也撰写文章参加了讨论。围绕着钱老与力博1班同学通信中提出的有关学业、科研和人生道路等重要问题,两代清华人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3.
国庆50周年前夕,北京市各行各业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50位先进人物,被授予"首都楷模"荣誉称号,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教授榜上有名。听到这一消息,清华大学的师生们纷纷说:"王校长当之无愧!"今年64岁的王大中,面庞青瘦,平常不苟言笑,有几分威严,但接触多的人都知道,他实际上非常平易近人。他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刚刚留校任教,他就参加厂2兆瓦屏蔽试验反应堆的筹建,决心"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核反应堆在这群平均年龄只有…  相似文献   
14.
英伦遇校友     
初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令我惊讶的是,在英格兰东北部这个不算很大的城市,华人约占全市27万人口的千分之五;更令我欣喜的是,就在我从事研究工作的纽卡斯尔大学,竟然遇到了多位清华校友!年纪最长的是吴用舒博士,他是“文革”前清华力学系的研究生。本来在国外,人们熟悉后即使对导师、上级也都直呼其名,但他乡遇校友,格外亲切,出于敬重,大家仍按照国内的习惯称他“吴老师”。吴老师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被选入清华力学研究班学习。那时这个班中的学生均为各校的尖子,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现在仍在清华力学系工作的杜庆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报纸版面构成和表现的美学趣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美学趣味不单纯表现在对读者视觉的影响,它在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读者对宣传内容的印象方面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2日 ,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致清华大学毕业国防生的一封信。次日 ,全国各大报纸均全文刊发了这封信。江泽民同志信的原文是 :清华大学首届国防定向生班全体同学 :你们的来信收读。得知你们学习成绩优良 ,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正满怀豪情地准备奔赴国防建设第一线 ,感到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刻苦学习 ,陶冶情操 ,磨炼意志 ,坚韧不拔地实现自己确立的报国之志 ,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江泽民2004…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把大学生中党的建设工作,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方面,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党课学习班和培训班,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3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思想重视,措施落实,党建工作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底,在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投票评选中,300余名平均75岁高龄的老学部委员,几乎以全票赞成接收一位年仅42岁的女学者加入这个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界最高水平和最高荣誉的队伍。她,就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女教授赵玉芬。 赵玉芬1948年12月生于武汉,不到一岁便随父母到了台湾。童年时代的赵玉芬生活在台湾彰化县农村,父亲长期卧病在床,母亲只得外出打工,维持着全家8口人的生活。作为长女的赵玉芬,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劳动,还要帮母亲料理家务。日后事业成功,她反而觉得:“也许这正是人生中难以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初中毕业后,赵玉芬考进了几百里以外的彰化女子高中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江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 ,既指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也蕴含着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全民创新素质的迫切性。他同时指出 :“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的成长 ,不仅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 ,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艺术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介 ,必须以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