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茵 《教育探索》2003,(9):90-92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积极的缄默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消极的缄默知识在教育价值观、学科教材知识和教学活动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要建构教师正确的缄默知识,需要从教师缄默知识的生成上着手,即帮助师范生建构良好的缄默知识,重视在职教师缄默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但教师的教育职能和功效却在趋向简单化。规训化的教育主要功能是训练和操纵,它并不关心个体的精神理念与个性,教师在“全景敞式”教育中逐渐沦为规训的工具,在算度量化中成为技术的奴仆,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压制。反思中超越,目的在于使教育成为一种符合人性及生命意义生成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教师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当今教师专业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遗忘与追寻:关于教师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后现代课程观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对话”成为新一轮课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对话是需要在个体独立的话语系统中展开。教师作为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其话语权利的剥夺与丢失将影响整个课程内涵的丰富和多元。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教师话语权利,提出通过教师的自我意识觉醒、自我专业发展更新来强化教师的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5.
智慧是教育的一种内在的品质。教育学视角下的智慧是建立在对生活、生命发展的体悟之上。以人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符合教育学思考一切教育问题的立场。而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大量背弃智慧的教育现象。关怀智慧成长,“转识成智”,重构生活是教育学对人生命价值的反思与追究。  相似文献   
16.
教学思维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过程或活动的认识和看法,并直接影响和支配着教学实践行为。人性是教学思维形成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以及对人性内涵的认识将通过教学思维的方式影响支配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思维的建立、践行和使命都离不开人性基础,人性视域中教学思维是以塑造学生的人性,尊重学生的人性和提升学生的人性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存在:重学科知识,轻教育教学知识;忽视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知识建构;追崇教学技能,边缘化教育理论;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审视其原因与农村教师的人才观、自我定位及培训范式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改进培训方式,以实践为导向,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校本培训,探索全景式师徒制;完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建构学习共同体等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知识结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知识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核心,不仅能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质,也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而当下实践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都与专业知识或缺有关,如教育学专业知识边缘化所造成的价值意蕴缺失、学科知识工具化所导致的专业特性下降以及PCK建构方式的局限映射出的专业指导缺乏等.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专业知识,通过研究儿童以彰显专业品性,建构"PCKg"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学实践指导专业化以保障实践教学有效性,以此突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理论体系需要改革.改革的具体做法,首先要区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法"两个概念,还要区分教育学层次研究的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法层次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要在各个教学方法的名称表述上直接体现教的操作和学的操作的辨证统一,各个教学方法的具体理论阐述,要重点揭示学的操作,体现"教"为"学"服务,而又对"学"进行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20.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