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我国民办教育在探索、成长的过程中 ,出现了几种较为典型的收费模式 :“赞助费 +学杂费”收费模式、教育储备金收费模式、“教育券”收费模式、学期制收费模式。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每种收费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说明 ,指出民办中小学校在收费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因时制宜 ,选择适当的收费模式。一、“赞助费 +学杂费”这是目前民办学校普遍采取的收费模式。它要求学生除了每学期交纳一定的学杂费之外 ,进校初还必须交纳一笔数万元的“建校赞助费”。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 ,大体在 1— 3万元之间 ,这笔费用交纳后 ,学生离校时是不…  相似文献   
42.
针对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问题,利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行为分析、影子控制、文本分析等方法,在问卷调查与访谈座谈的基础上,开展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了34项有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国家宏观设计、协同促进改革、教育部门为主的政策体系,政策执行效果逐步显现。新形势下,教师队伍面临的突出体制机制障碍因素,依据其紧迫性程度排序为:教师收入、教师职称、编制矛盾、工作负担、绩效工资、社会保障、工作条件、代课教师、区县差异、管理失范、社会地位、权益保障。归类分析后发现,当前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三大关键性政策问题,即教师待遇偏低、结构性缺编,教师权益保障不够有力,管理体制机制不够科学。为此,建议:着眼长远,制定城镇化进程中教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省级统筹,提高能力,切实建设"四有"教师队伍;调整管理的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调整编制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教师定编机制;完善教育决策咨询与申诉制度,畅通教师权益的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43.
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重点研究比较分析了八国集团(G8)、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指标后发现,高等教育强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65%以上;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以上;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例在3%以上;适龄(25-64岁年龄段)人口中的3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全职教师的6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描绘了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4.
为提高教育效能,福利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纷纷改革教育。作为高福利国家的瑞典,针对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自由化改革;与此同时,瑞典政府从公平机会、公平对待、公平结果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采取多种措施评估与监测教育公平程度。政策演进中出现的问题,预示着瑞典教育公平发展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5.
“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以“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为主题,于2013年9月7~8日在河北邯郸成功举办。论坛由民进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协办,民进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市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46.
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模式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或向区域薄弱学校扩散。调查发现,名校办分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定支撑性政策,促进名校、分校共赢互利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7.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但我国高校智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限且数量不足,与丰富的智库资源严重不匹配。今后需进一步做好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完善体制机制,畅通高校智库成果传播渠道;建立科学的资助机制,保障智库可持续发展;改革人事制度,汇聚不同领域智力资源;改进评价办法,引导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美国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革教育财政政策。教育财政政策改革体现为:加强州政府统筹,增加州教育财政支出;学区为主筹措教育经费,强化学区责任;政府倾斜配置教育经费,支持贫穷学区。美国教育财政政策变革后,出现了教师工资提高,教师培训增多,教育技术更新,教育项目拓展,教育设施改善等效应。分析发现,制度合法性是财政政策变革的潜在影响因素,拨款预期和政策稳定性影响财政政策的变革,促进教育的改革是财政政策变革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基本方向。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全面素养提升阶段;始终关注教育公平,公共教育服务迈入均等化阶段;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公民并举的办学格局。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中上水平、人民教育获得感逐步增强,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即制度上,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方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动力;价值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公平与优异并存体系;方法上,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设教育法制保障的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导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50.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