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行色匆匆”常用来形容人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情形,人们在将士出征、行旅出发时也常常饯行“以壮行色”,“行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行色”一词出自《庄子·盗跖》,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这里的“行色”指的是出行后车马留下的痕迹,后来指行旅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以“行色”为题,写了一首诗,原诗是:“冰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  相似文献   
32.
“打油诗”的鼻祖当推张打油的《雪》诗,明代杨慎杂著《升庵外集》还记载了张打油的这首《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翻开中国诗史,咏雪名句不胜枚举,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晓,故穿庭树作飞花”,李商隐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如霜”,  相似文献   
33.
粥,是我国的传统日常饮食。粥的发明,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大约在先民取火并能制造陶炊具之后就有了。《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  相似文献   
34.
一、考查形式古诗词中词语鉴赏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诗句中的某一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变体:(1)简析诗中某字用法的妙处。(2)诗中某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某字在诗中有什  相似文献   
35.
36.
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尔雅》中说“菜不熟为馑”,“馑”的意思就是指蔬菜欠收。古代蔬菜的种类很少,诗文中提到的蔬菜常见的有葵、藿、薤、韭、菘、荠等。葵就是冬葵,藿就是大豆苗的嫩叶,在古代文学中,葵藿是两个重要意象,在诗文中屡屡可见。《诗经·  相似文献   
37.
主持人思骐: 说起情人节,大家都会想到2月14日,实际上这个节日是西方的舶来品。而中国有一个古老而情趣盎然的传统情人节却被许多人遗忘了,那就是旧历7月7日的“七夕”节,也就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至今还在打动着人们的心,与之相关的诗词仍在被无数人吟诵。  相似文献   
38.
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锤炼字句名言,对我们今天仍应有好的借鉴作用。怎样锤炼语言?本文试作例谈。一、锤炼语言要准确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我们必须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才能反映恰当。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  相似文献   
39.
吊“铁牛”现在的山西蒲州一带有座浮桥,它是靠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的,每头铁牛重达数万斤。在北宋英宗时期,有一年洪水泛滥成灾,冲断了铁牛与浮桥相联结的绳索,八头铁牛全部沉入河底,官府贴出告示,招募能够设法打捞铁牛的人。这时有一个名叫怀丙的和尚前去应聘。他在两只大船上装满泥土,将船沉入河底,又在两船之间横放一根粗大的木头,将铁牛用绳索捆绑在横木上,然后将船上的泥土全部撤出,船就借着水的浮力升上水面,铁牛也随之浮出。古代没有起重设备,也不懂打捞技术,怀丙应用物理学中水的浮力作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